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29年以来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B.关税税率第一波峰期形成的主因是经济“滞胀”
C.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构成了第二波峰期的重要因素
D.关税税率变化折射出美国坚定不移推动贸易自由化
2020-11-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结合图1说明:贸易中心怎样的变化使得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产生了“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判断?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该国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2)结合图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
材料四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时间
英国德国美国
1870年32%13%23%
1900年20%17%30%
1913年14%19%36%

材料五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 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1929年大崩盘》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罗斯福政府进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创新?
2016-11-2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横峰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20世纪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2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B.30年代西方大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D.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2022-03-29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25年,欧洲已有8个代议制的国家实行了独裁统治。1933年,意大利法西斯领导人抵达芝加哥,受到了当地民众与官方热情的欢迎,罗斯福总统也请他共进午餐。这反映出
A.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国际紧张B.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增强
C.美国正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D.传统资本主义遭遇信任危机
2021-04-15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20世纪30年代,收听无线电广播成了美国人在家里最大的消遣。入夜,几乎所有家庭成员都围在收音机旁。全国人民一起,白天听超级英雄的广播剧,晚上听爵士乐和古典乐,还有罗斯福总统抚慰人心的“炉边谈话”。这些现象
A.表明经济危机的困扰被消除B.说明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可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的心态D.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趋势
2021-02-15更新 | 3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经济全球化既是过去历史发展呈现的一种趋势,更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16C—18C);②发展阶段(19C初—19C中期);③进一步发展阶段(19C晚期—20C初);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中);⑤制度化阶段(二战后期——20C80年代);⑥迅速发展阶段(20C90年代以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不同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期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但对列宁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罗斯福则变化了企业与政府关系,有人这样形容: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指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的内涵?结合新政有关工业方面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政府是二老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应对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内外举措?联系材料三,指出中国入世并在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新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杭州市及周边地区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救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的办法。

——《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注:据李明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整理 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8年中苏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18-11-27更新 | 37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这两种选择
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
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
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

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

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2007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它的定位表明:中国政府准备在法律的构建上直面当前劳资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它将成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强资本弱劳力的标志性拐点,通过国家意志力的形式,缔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还没实施,反对和要求修改的意见已经到处飞。

——2008.3《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实行什么经济法令?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2)对于这些社会保障措施,你将如何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

(3)面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你认为是哪些历史原因造成的?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材料三和四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者原因出现的本质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