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力。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对垄断组织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观点的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种金融措施出台的背景。

2017-12-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B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钢铁公司,成立于1901年,由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合钢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并而成。多年以来,美国钢铁公司在美国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已跻身美国三大钢铁企业之首。在企业辉煌时期,曾控制美国钢产量的65%。二战后,随着企业的发展,美国钢铁公司也逐渐实现了企业的转型,逐步成为一个涉足钢铁、石油、煤炭、化工、建筑、金融、物流运输等领域的跨国集团公司。

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预防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大了对煤炭、钢铁、能源、高科技等领域的干预管理,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参与经营等方式加强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美国钢铁公司在政府加大干预措施的推行下,积极吸纳政府投资资金,五六十年代,企业又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遇。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爆发,钢铁公司的经营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但是没有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因为在罗斯福新政后,政府对企业的用工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二战后,政府对企业工人的失业保险和失业救助有了明确的规定,对失业工人有了完善的救助措施。所以,美国钢铁公司在发展中不再担心因裁员引发劳资矛盾而影响企业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浩《一本书读透金融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钢铁公司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美国钢铁公司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

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低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

(1)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7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一中学等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制度改革的原因。
(3)依据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安全阀、润滑剂和调节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实施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了部分资本家的反对,它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是天天吃“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方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前任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以来,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一次谈话中说: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

——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身残志坚——罗斯福》

材料三罗斯福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150万18至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对田纳西流域的治理最为典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这一工程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迁就工人”的体现。

(2)为避免“单纯的施舍”,“在救济工作中”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这一措施对当时美国产生了那些积极作用?

7 .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开始增多,矛盾与冲突也随之增加,构建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逐渐成为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经济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是受周围国际形势所迫。”

——人教版教材《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大国集团建立的,主要治理机制包括协调国际政治的联合国、协调全球贸易体系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以及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七国集团”等,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没有通过全球治理体制的民主化接纳新兴市场的利益和声音,这种冲突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其中,肯定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国际社会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共识,但事实上,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是双轨制:多元主义秩序与强权秩序并存并行。

——摘编自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影响英国调整贸易政策的理论及其核心内容。指出英国“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和典型事例。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鼓吹对外扩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特点。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区域经济兴衰、西部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平均失业率在1933年约为20%,而在西部一些地区超过了25%。从1929年到1932年,(美国)东部居民的收入下降了约三分之一,而西部和大平原的居民收入下降了大约一半……在俄克拉荷马州,1931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为450565美元,其中338.092美元,即超过75%的经费须用于救助活动。科罗拉多州因为延迟建立救济署结果导致了近千人袭击丹佛立法会议厅,甚至有人还想要抢劫粮仓。

材料二   1933年底,(美国)公共工程署在华盛顿州雇佣的工人超过54000人,从事粉刷建筑、修复道路、清理土地等工作。……到1937年,华盛顿州经济主要指标已接近1929年的水平。在爱达荷州,企业所得税从1933年的26.5万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138.4.万美元,人均收入从1933年的287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452美元。……据估计,到1935年,根据《农业调整法》拨付的救济和贷款资金超过11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给予了10个大平原州。仅北达科他一个州在1933年至1940年间,根据各类农业项目拨付的资金就超过了1.42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三   审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多年来实际上没有摆脱“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为目标的理念……表现在实际开发中就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西部地区延续。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矿产和能源资源被大量开采出来,然后源源不断的供给到东部,从而延续着西部开采资源,东部消耗资源、深加工资源的垂直分工格局……另一方面,西部的人才、资金、产业等循着市场的渠道大量流向东部。

——摘编自谭振义、赵凌云《中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历史审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美国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政府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
2021-09-0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家似乎最有可能成为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施事者。”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国家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的主要行动

关注的领域采取的行动结果
医疗国家出资实行强制性免疫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关注公共卫生;建造医院,支付医疗费用。控制或根除以前曾是致命的疾病;吸烟人数减少;预期寿命增加;穷人、老人和曾被忽视的群体享受卫生保健。
教育公共拨款普及中等教育,资助和拨款支持大学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识字率和科技创新教育带来创亲和社会变革;失业率下降;人口素质提高。
福利通过直接付款、扶植教育和实施公共卫生计划帮助儿童和穷人。提高了平均寿命、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改善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保险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缴纳退休、失业保险金等。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贫困程度大幅下降;提供了更好的卫生医疗。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前3/4左右的时间里,国家似乎是社会的唯一 塑造者…… 在教育、卫生、福利、保险计划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为此消耗了比例巨大的国家预算。 一 方面对自由的需求日益增长,另 一 方面又要调控日益复杂和繁琐的社会,因而(国家的)社会政策必须在两者之间加以平衡。政府规划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包治百病的良方,但实质上这就意味着向公共权力交出部分的个人自由……国家管制限制了商业效率,挫败了产业的活力;官僚体制和福利规划似乎扼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剥夺了生活的热情……一旦承揽了责任,政府再也无法开脱,否则就会疏远选民,导致公民的卫生保健和福利保障的破坏。 对许多国家来说,(仅)养老金已经成为几乎难以承受的负担。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述评国家承担社会责任所采取的行动。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国家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的后1/4时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所作出的政策调整。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一位共和党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罗斯福)已使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和土耳其的凯末尔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材料二   1950年,美国学者施瓦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写道: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力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请回答: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0-1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