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1933年5月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是什么?概括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保障我国人民福利的想法。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都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或主张采取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形式,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据我自己统计,明确主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仅有1篇,占全部文章的3.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穷困;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与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材料三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个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四到1936年,帝国主义资本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人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普遍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单纯的“资本主义道路”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有哪些措施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措施相似?依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施干预经济的新方针大多扭转了颓势。而当时中国也采取类似的措施,虽取得一定效果却没有真正实现繁荣富强。据材料四分析其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7-08-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