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 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年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士民公会。富贵善义,仰体天父、天兄好生圣心者,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本法案(《社会保险法》XXX年XX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社会保险法》XXX年XX月(《世界史资料丛刊·XXX年的美国》)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关于社会福利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2-1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来实行银本位制,而世界银价操于列强之手,加之货币种类繁多,发行货币权分散,对商品流通和内外贸易都是不利的。国民党政府军费开支膨胀,财政赤字日益扩大。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1934年美国用高价向国内外收购白银,导致上海中外银行的存银从1934年6月的58500万元降低为12月的33500万元,国内白银挤兑风潮迭起。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出关于币制改革的布告: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

——摘编自黄如桐《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材料二   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了两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由于美元成为了稀缺货币,1948-1958年,欧洲为了应付美元荒首先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实行自由化政策。195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英国提取5.62亿美元巨款,成为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始。世界银行也在1948年以后将贷款重心从西欧转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
4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期间,社会运动不断爆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各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你认为书中会写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社会运动?
2021-10-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212826.56元,作为借款。”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摘编自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原文有改动。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美、日争夺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并说明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危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危机对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为应对危机,采取的发展经济举措及其影响。
2021-08-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6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021-08-2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33512日,发布农业调整法……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吴于廑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的。
2021-03-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5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罗斯福在推行其他措施的同时,把社会保障法作为达到总目标的重要步骤。工时工资法令、就业保险、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法在罗斯福的总设想中,须完成以下三个任务:一是缩短工时、增加工资,刺激总需求。二是增加就业,刺激总需求。三是调节总需求,保证总供应与总需求长期平衡。社会保障制度对美国社会遏制经济危机、形成社会经济生活的良性循环,使美国的经济政治协调地、稳定地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编自田金星《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推行社会保障措施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2021-02-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属扬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蕭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册

材料二   撒切尔政府(1979—1990年)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具有种种弊端,它使部分企业依赖国家投资,养尊处优,失去进取和冒险精神;企业内部机构臃肿,人员过剩,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并挤占了私人企业的资金。他们认为,这些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撒切尔夫人表示,她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市场作用重新成为英国经济的动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摘编自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是什么,这一改变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所存在的弊端。对此,撤切尔夫人认为应怎样解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哪次大会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2020-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以来中国被迫接受列强所定之税则,海关行政权、关我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均为到强所掌控。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呼不断19285月,国民政府派特使伍朝枢赴美活动,希望获得美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率先允诺及外文之承认。为与英国争夺对华外交的主动权,19287月,美国代表马慕瑞与宋子文签署《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主要规定:1929年元旦起中国适用关税完全自主的原则;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美国通过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予以中国关税自主,并带动各国的跟进政策,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在关税上任列强宰割的地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19306月,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就在胡佛签署议法案的当天,股票市场暴跌。这项法案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法案引起的国际贸易下滑为农业和其他行业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

——摘编自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最终实现关税自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佛签署《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