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来实行银本位制,而世界银价操于列强之手,加之货币种类繁多,发行货币权分散,对商品流通和内外贸易都是不利的。国民党政府军费开支膨胀,财政赤字日益扩大。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1934年美国用高价向国内外收购白银,导致上海中外银行的存银从1934年6月的58500万元降低为12月的33500万元,国内白银挤兑风潮迭起。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出关于币制改革的布告: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

——摘编自黄如桐《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材料二   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了两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由于美元成为了稀缺货币,1948-1958年,欧洲为了应付美元荒首先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实行自由化政策。195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英国提取5.62亿美元巨款,成为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始。世界银行也在1948年以后将贷款重心从西欧转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民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东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美国
A.经济大危机爆发B.法西斯势力上台C.罗斯福新政失败D.南北战争的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销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1935—1945年,罗斯福将这一水平提高到超过10%,其中二战期间为45%。这表明罗斯福执政时期
A.意图利用战争转嫁危机B.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C.赤字经济是新政的基础D.逐步扩大政府职能
2021-12-29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62罗斯福新政-【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4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托马斯对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采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等方法,来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给量。该法案
A.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B.遵循了美国传统经济理念
C.助力了商品外销价格回升D.提升了民众对银行业信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8年11月,罗斯福私下里告诉他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世界滑入战争泥潭这件事情,总体而言可能对美国很有利。罗斯福说:“这些海外军火订单将为这个国家带来繁荣。”这主要表明美国意在
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主导制定世界市场规则
C.竭力避免卷入世界大战D.利用世界大战摆脱危机
6 . 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该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
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
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2021-11-08更新 | 19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0年7月,胡佛政府以所谓“犯人劳动”为借口,禁止苏联木材的输入。1933年,罗斯福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销售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一变化旨在
A.改善同苏联关系B.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
C.加强对经济干预D.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2021-10-22更新 | 71次组卷 | 23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1自由放任的美国同步测试
9 . 188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几个县因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一些国会议员提出对当地农场主进行补贴,克利夫兰总统否决了这一动议,他说:“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这反映出美国
A.政府社会救济职能缺失B.总统主张政府有限管理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籍。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B.经济危机引发的精神危机
C.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努力D.缺乏理性的享乐主义风潮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