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二十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社会也曾有法西斯势力抬头,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而同时期的德国,却迅速走向了被法西斯政权支配的局面。这种差异的产生究其根源在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B.民族性格的巨大差别
C.选举制度的执行差距D.文化传统的迥然不同
2022-12-0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1930年2月,胡佛下令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而继任的罗斯福总统则要求农场大量销毁农产品,国家予以补贴,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二者的做法
A.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克服危机
B.都采取了违背经济规律的手段
C.都以保持市场购买力来克服危机
D.都以维护农民生活水平为宗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召集纽约30个主要银行家和保险公司总经理举行秘密会议,要求银行建立6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要求保险公司在债权人真有困难时不取消抵押品赎回权。据此可知,胡佛
A.意识到金融领域的破坏最重
B.强调国家干预以迅速克服危机
C.采取措施以防止经济危机的扩散
D.主张调整银行业打击投机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
B.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最接近问题的本质
C.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
D.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最有利于社会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