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2023-06-09更新 | 6467次组卷 | 36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籍。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B.经济危机引发的精神危机
C.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努力D.缺乏理性的享乐主义风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2017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D.推行福利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苏联经济水平超美国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7 . 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美国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银行业的迅速恢复B.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D.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2019-12-24更新 | 273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2019-06-18更新 | 579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3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
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019-05-10更新 | 57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