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2)与材料一相比,汉密尔顿的思想有何发展?
材料三 在新政时期,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定各种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做法完成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1934年至1936年,最高法院在一连串的案件判决中将新政的核心法律宣判为违宪,阻止了罗斯福改革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步伐。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政治体制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9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卷
3 .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思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近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会议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该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 . 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