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国会于1938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2021-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01970年美国、德国(联邦德国)和瑞典的批发价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图中批发价格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分别说明其批发价格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冈。(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特征及其成冈符合史实,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中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起步了,1865年到1890年间,上海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南京建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办了洋学堂,后来,兰州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京师大学堂设立,各省也开办了洋学堂。再后来,海军衙门设立,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开平矿务局和湖北汉阳枪炮厂,国家开始步上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轨道,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良好,洋务运动非常成功。到了1890年代以后,中国碰到一个钉子,就是它和日本的甲午战争。

——张英、赵蕾、张怡徽《中国故事:世纪的成功和世纪的失败》

材料二   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新政也遭到激进势力的攻击,他们认为新政走得还不够远,因此鼓动“分享财富”运动,鼓吹银行国有化,以这些不可能实现与不负责的计划来迎合下层选民。

——李庆余《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


(1)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一“洋务运动非常成功”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分析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碰到一个钉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美国社会对罗斯福新政的反应,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019-12-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美国20世纪30年代华盛顿的事业工人聚集区“胡佛村”


(1)以上图片反映美国经济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影响。
(2)针对图片反映的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与美国传统的经济政策有何不同?
(3)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019-06-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 . 简要说明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2018-06-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管仲治理齐国的核心战略思想是实行宏观管制,所以管仲常被称为是“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在宏观管制的战略思想下.管仲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盐铁官管。它的影响绵延两千余年,迄今犹存,几乎成为中国式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保障。然而,管仲去世后,齐国一世而衰.这也使得以商治国的思想在当时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威倍地增长。

——摘编自(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材料三在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基于这一认识……到1984年,又把在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刺引入企业改革中。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与凯恩斯的主张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导致国家经济战略发生变化的因素。

2017-08-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二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