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下图)

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英文版)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了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

(4)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1)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2)罗斯福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3)你如何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材料三   



(4)请指出图1和图2国际组织的名称。
2020-07-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大国崛起的过程,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下面是围绕“大国的崛起”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的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思维导图——阐述英国发展】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事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政治制度的创新:           经济领域的变革:           

任务二【情境再现——解释美国现象】

(2)历史上美国曾出现了下面的社会现象,你能从中提取到哪些信息?(不少于2个)安娜曾是衣食无忧的美国南方人,大萧条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是她还在念大学三年级,圣诞节回家却发现家里一无所有,她被迫加入了妇女就业大军的行列,最后她在一个“土木工程署”的机构求得一职,主要是负责了解就助者是否处于贫困状态中,比如你有车吗?家里有人工作吗,当安娜奔走各地验证信息的准确性时,她被眼前的惨状震撼了,她深深体会到一种无助。有朋友指责安娜过于多愁善感,他们觉得穷人生活特别是黑人是罪有应得,安娜不得不竭力为新政辩解,她在大萧条期间的经历使其对政府在解决国家的贫穷和不幸时的种种努力心存感激。

信息一:

信息二:

任务三【阶段划分——探讨苏联兴衰】

(3)根据下图年代尺的阶段提示,说明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任务四【图片展示——畅谈中国复兴】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结合下面这些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悟。

2018-09-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材料一: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戌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材料二: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扶贫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二   1890年至193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法律及其主要内容
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890年
《谢尔曼法》
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限制
1894年
《威尔逊──葛曼法》
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
1906年
《食品卫生和药品法》
并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1914年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
1933年
《紧急银行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的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1933年
《农业调整法》
政府奖励、津贴的办法,提升农产品价格,恢复农民的购买力和战前的地位
1933年
《全国工业复兴法》
监督工商企业的公平竞争,以提高工业价格,刺激生产
1933年
《联邦证券法》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1934年
《证券交易法》
1935年
《存款保险法》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1939年
《民用航空法》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1939年
《社会保障法》
正式确立了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儿童、妇女、病残者的救济福利制度

——根据钟流编译《美国经济概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制
材料三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1978年
1985年
1988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4.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19.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0
57.8
82.7

—— 《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 —199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0年至1914年、1933年至1942年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各自原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所体现的经济运行方式上的异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8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2014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