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1月,《东方杂志》在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特号专刊的形式对“梦想的中国”来稿进行刊载。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提取材料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炉边谈话时间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阶段划分
1933312谈银行危机通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好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57简述“新政”规划
1933724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1022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628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930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428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遇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工资、购买力的提升、战争中保持中立等第二次“百日新政”及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96谈干旱形势
193739论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1012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1114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414论经济形势
1938624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93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1-20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4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1917至2012年美国《总收入份额》,下方曲线代表前10%收入最高人群的财富比重,上方曲线代表剩下的90%人群收入的所占比重。



试以上图两种人群的财产关系为主题,选择材料中某个时间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说明一种历史现象。并结合美国近现代史解释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要求结合时间、解读曲线趋势、指出历史现象、解释成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从1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如下表)。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国经济指标:1931年3月~1932年6月(1923~1925年为100)

时间工业生产建筑合同工厂就业工厂工资额价格流通中货币与活期存款
1931年3月877778757624.8
1931年8月785974647223.4
1931年9月765973627123.4
1932年6月592760436420.4

注:表格数据引自【美】查尔新·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摘编自刘德步、王珏《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

1861—1865年,南北战争;19世纪末美国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9世纪末,德国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1933年,罗斯福新政。

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1950—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54年,赫鲁晓夫开始改革,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先河。

197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摘自《牛津欧洲史》和《中国当代史》

解读以上材料,围绕“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材料中任意三个国家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