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原本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地区,而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田纳西河流域人均年耗电量已达1180度,而当时全国人均年耗电量只有850度。到60年代初,该流域的人均年耗电量已3倍于全国平均数。田纳西河流域耗电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B.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C.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增加
2022-11-04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发表于1939年,以破产佃农乔德一家的大迁移为中心,描述了经济恐慌爆发之时美国的景象:银行的冷血、农民的悲惨、警察的蛮横、资产者的无情。小说1940年被改编为电影,被重印和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经典作品。据此可知(     
A.大危机根源于资金链的断裂B.大危机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农民大迁移加剧了经济恐慌D.经济恐慌使社会结构得以改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

——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在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政策后,国民党财政部便实行“法币”政策。英国此次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币制改革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币制消息传至日本后,日本朝野上下之间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英国的态度恰恰相反,日本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是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的,他们设想了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王丹《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拯救西部经济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对中国币制改革态度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2-10-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由战前出超转为对外入超。我国的对外贸易,近年衰退的现象,甚为显著,尤以输出贸易为甚,如1923—193310年间,入超额比输出额相差甚远。在1929年以前的中国已经是入超大国,入超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严重问题,但是自从经历了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现象更加严重。以广东省为例,在国际贸易方面,1931—1933年是入超最严重的三年。1932年入超额甚至占到进口值的70. 55%1933 年也占63. 69%

——摘编自罗红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特点的主要原因。
2022-10-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5 . 蓝鹰运动是在罗斯福上台后以美国国家复兴局为基础,公布一揽子协议,愿意遵守协议的企业,可以领一个“蓝鹰”标志。下面是当时美国的一幅漫画《这只蓝鹰如此翻飞?》。此漫画的主旨是(     
A.高度赞扬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C.预示罗斯福新政将失败的结局
D.部分人对罗斯福新政表示了质疑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0年代大平原上的沙尘暴震惊了美国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开始着手系统处理农业土地保护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1933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咨文,号召“联邦政府招募工人从事公共项目,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用于从事土地保护事业,保护队的工作被限制在林业保护、防止土壤侵蚀、洪水控制和类似的工作上”。经过激烈的争论,国会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第二,为执行罗斯福政府提出的、19336月获得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的第202203条款而由内政部成立土壤侵蚀保护局;第三,1934年,罗斯福政府推动通过《泰勒放牧法》,该法开启了一个新的土地管理模式。曾经向私人出售土地的政策被取消,目的是限制过度放牧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该法案规定,西部尚未分配的大量公共土地将作为合众国牧区并保护起来。1936年,由于《农业调整法》遭到许多农场主的反对而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罗斯福政府提出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并获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试图通过将维持农业收入和土壤资源的保护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大多数农场主和国会的认可。该法将农作物区分为“消耗地力的”和“增强地力的”两类。政府鼓励农业生产者尽可能地减少种植消耗地力的作物,而多种增强地力的豆科作物及牧草,同时对种植“增强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补贴。

——摘引自熊刚《美国现代农业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政府土地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土地保护政策的主要影响。
2022-10-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933年,根据美国总统的指令,伊克斯致电美国各产油州政府,要求他们配合联邦政府,对石油生产进行强制限额,并派出专员进行监督,到1934年底,石油限额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此可见,伊克斯(       
A.肩负着联邦国家干预经济历史重任B.敢于违背美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C.大胆在美国尝试凯恩斯经济新理论D.探索出一条经济稳固发展的新道路
8 . 1933年6月,美国成立“国家复兴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在整个工业界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以达到广泛的再就业,缩短工作周,实行合理工资,防止不公平的竞争和灾难性的超产”。美国成立该署的直接意图是(     
A.解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问题B.保障工人阶级的基本生活
C.防止企业破产从而稳定就业D.鼓励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9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受到东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时期起,什伍组织便是维护乡间治安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什伍组织,形成监督体系,防患于未然。这种强制百姓参与治安防控的极端作法,在唐代的____、宋及明清的____中,不断地重现。

——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我国古代教化的推行主要是以官方为主导,即通过官方学校来传播教化思想,但是它难以触及社会底层……宋代对于教化的认识已经从“上所施,下所效”转变至“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层面。教化的载体不再局限于官方的诏令、法律等,而是所有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都可以用来推行教化。

——高文敏《宋代民间音乐中的社会教化研究—以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中心》

材料三   胡佛在竞选中坚持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时候,联邦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罗斯福则指出,政府有责任保护全体公民的自由和私有财产,而不是偏袒个别小集团。他说:“下届政府一定不能代表美国的部分人,而是要代表所有的美国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

——白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观念之争》

(1)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一空白处的基层管理制度并概括中国古代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前后对百姓的教化发生的变化。列举“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的典型代表并指出其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解决“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的法案及其制定年份,并就这一法案能否真正解决美国“真正的敌人”,谈谈你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