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为201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

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人        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概括这种生活方式出现的经济条件。
(2)请将下列农具与其出现并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朝代、及描述其功能的史料进行连线。

1829年,一位英国诗人描述曼彻斯特: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它们之中的繁华建筑,有的大如修道院,却没有它们应有的古朴、美丽和圣洁。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

1890年,清朝某小吏感慨:(火车)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


(3)根据材料,归纳两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2013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早在1970年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时,撒切尔夫人取消了给7岁至11岁儿童免费供应牛奶的政策。她认为,牛奶付费并不会增加英国家庭的负担。这确实节省了大量开支用于改进教育,却也为她招来恶名,《太阳报》戏称她为牛奶掠夺者


(4)结合所学,试评价撒切尔夫人取消学生免费牛奶的行为。
2020-04-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主要西方国家GDP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195119591960196919701979
法国4.85.74.1
美国3.34.23.2
日本7.211.66.1
联邦德国6.95.03.3
英国2.63.02.3
意大利5.56.63.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增长的原因。
2023-07-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伟大社会”立法计划,要求“向贫困宣战”,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措施社会保障。约翰逊任内,生活在官方编制的“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比例下降了7%,由此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体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B.社会保障制度使民众失去竞争意识
C.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建成D.有利于缓和美国社会内的阶级矛盾
4 . 到1979年年底,美国政府所拥有的固定资本(亦称国有固定资产)净值总计达7939亿美元,其中属于建筑物的价值为6554亿美元,约占总值的83%,而1979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56万亿美元。这可用于说明
A.里根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成果B.知识经济对美国制造业的冲击
C.“滞胀”现象在美国的逐步消失D.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的财力较强
2022-07-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46年的饥荒笼罩着日本。美国政府认为,饥荒容易导致政府的垮台和极端主义的滋生、蔓延。1946年1月,美国第一艘载有1000吨面粉的运粮船驶入东京港,战后日本的粮食进口由此开启。同时,美国占领当局引导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美国人的粮食援助缓解和缩短了日本人的苦难期,加深了日本民众同美军和美国文化的亲近感。

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朝自给自足的方向迈进,美国却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状况。1955年在美国的诱导下,美日达成第一个“480号公法协议”,美国将价值85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此后连续几年,美日达成多个“480号公法协议”。另一方面,美国促使日本撤消了对麦类的统制,大肆宣扬西方的面粉食物是进步的,日本的传统米饭饮食是落后的,日本人的饮食结构进一步西化,面食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美国谷物协会、玉米种植业协会在日本各地设立家畜和饲料加工农场,提升美国粮食的新价值,实现对美国谷物利用的最大化。在美国人的努力下,1965年日本成为美国粮食和饲料谷物最大的出口市场。1973年全球粮食价格飙涨,美国采取强硬手段限制粮食出口,日本因此遭受巨大打击。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政策及意图。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美国粮食政策对日本的影响。
2022-05-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是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为基础形成的日美安保体制。《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产生于19511月至8月间的日美媾和谈判。自19499月美英两国一致同意即使苏联不参加也要推动对日媾和谈判之后,对日媾和问题迅速高涨起来。面对苏联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新中国成立等东亚地缘政治形势的巨变,美国决心大幅度调整对日媾和与安全保障政策,为其抵御所谓“共产主义势力扩张”的战略意图服务。19506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日美两国的媾和步伐。对美国而言,战争促使日本的军事与地缘政治战略价值迅速抬升。但就其内容而言,条约明显具有非对等性。条约对美军驻留日本采用的是“常态驻留”的方式,独立后仍允许美国在其领土驻军。更重要的是,条约没有明确美国保卫日本的义务,还添加“远东条款”,大大增加了日本卷入战争的可能性。

——摘编自刘树良《日美媾和谈判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对日本的消极影响。
2022-05-3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押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自由与平等是资本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张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演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与平等代表了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在自由主义引导下,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但是,追求个人解放,人人平等的价值理性却被淹没了,社会平等被忽视,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

材料二   面对危机,一些富有远见、务实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在内在逻辑上与之一致的系列改革。这次调整使19世纪经典意义上的自由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中注入了平等和公正的元素,如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材料三   1973年,一场始发于英国,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各国经济低速增长甚至停滞、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纠缠在一起。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表明,战后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失灵。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以“里根革命”和“撒切尔夫人改革”为代表的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调整。改革者们绝不是完全回到自由放任的老路。在现代科技革命所造成的新形势面前,资本主义需要寻找一个自由与平等的平衡,一个效益与公平的契合点。

——摘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上半叶“社会差异”的表现及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价值理性”而进行的理论思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列举罗斯福新政在1935年的社会立法,简述战后西方国家改革与新政相一致的“内在逻辑”。
(3)阅读材料三,用一个专有名词概括“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经济政策。综合材料一二三,概述18-20世纪西方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2022-03-2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英国长期经济低迷、缓慢增长,福利国家的弊病已经暴露无疑的现状,撒切尔开始治疗“英国病”,并对“福利国家”制度操起了“手术刀”。在社会养老领域,撒切尔认为,“一视同仁”的社会养老制度是侵害自由市场经济的祸根,国家应该帮助那些最应与义务。撒切尔特别重视市场高效率的价值,强调市场的作用,促使养老主体“国家化”向“市场化”、“私有化”转变,从而更多发挥社会和个人在社会养老融资方面的作用。但是撒切尔夫人在改革中完全忽视社会福利本身公平正义的天性,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 中产阶级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这也间接导致其执政生涯的结束。

——摘编自童素娟、瞿雅峰《撒切尔“去福利化”改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首相福利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撒切尔首相的福利改革。
2022-05-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经济政策往往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托马斯·孟论述到:“我们应当观察到这么一条规则,即增加国民财富的通常手段是对外贸易;每年销往国外的商品价值应超过我们消耗对方商品的价值……我们的商品存货如果未能返回仓库,就必须给国内带来财富。”

——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

材料三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只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亚当·斯密也大力批评过时的政府管制,他认为那些管制将会阻挠产业的扩展。事实上,斯密反对绝大多数政府管制经济的行为,包括关税在内,他认为关税最终将导致长期的效率低落以及价格的居高不下。

材料四       19333月,罗斯福就职,并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罗斯福新政”背景下,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并立即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的实行对西方国家有何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021-1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多数人手中握有股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产者;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产业的急剧发展,无产者的人数并没有像《共产党宣言》所说迅速增加,而是在不断萎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价值B.新中间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C.“新经济”带来深刻变化D.科技发展消除了贫富差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