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统大选前不久,1928年8月,赫伯特·胡佛曾经宣称:“我今日美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接近摆脱贫困的目标。贫民救济院正在从我们眼前消失”。

——[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下册》

材料二   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断来发表演说。现在确实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谈一谈真情实况,全部的真情实况。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没有必要不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一个叫Jim Powell的人,写了一本《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的“反动”,经济学诺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布坎南都曾盛赞该书。又比如罗斯福时代的经济专栏作家HenryHazlitt一生坚持批评新政,其要旨被总结在《经济学一课》一书中,该书从1950年代畅销至今。历史学家John Flynn的《罗斯福迷思》则描述了罗斯福本人限制自由、破坏宪政的一面,旨在“把罗斯福还原成一个正常人”。另一个历史学家RobertHiggs在《危机和利维坦》一书中,同样表达了对罗斯福政府大肆扩张、限制经济自由的不满。

——刘瑜《揭开“罗斯福新政神话”的真相》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你赞成胡佛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罗斯福就职演说词的?
(3)据材料三,概述针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对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毁誉不一,你认为实现从神话到走向真相的关键之处何在?
2019-05-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高邮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调研试卷(选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2008年10月)

材料二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01版)

材料三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政府与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有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
(3)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2018-04-24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并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实质,并简要分析其经济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
2020-09-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危机爆发三周后,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是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因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可以自救的,政府应该是最后一个介入者,也应该是最谨慎的介入者……胡佛拒绝利用大萧条让华盛顿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群,因为那个将侵蚀美国的立国原则。……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

——摘编自李海青《不可不知的美国历史》

材料二   这一法案(指《农业调整法》)在国会讨论时引起了激烈争论。F·布里顿在众议院叫嚷:“国会审议的立法草案比苏俄现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尔什维克化。”1936年,罗斯福在对前期“新政”作总结时指出:“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摘编自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农业调整法》内容指出该法案在国会引起争议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1848年欧洲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国际性危机。危机由先后爆发的三种危机构成:农业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这次危机之所以可以分成这样三个比较清晰且相隔时间较长的阶段,是因为这时期的危机在各行各业间的传导速度还比较缓慢。就这场危机的特征而言,西方学者喜欢称它为传统的农业危机和资本主义危机的结合。在这场危机中,英国虽然绝非不受(世界贸易衰退的)影响,但利用它在市场年的支配地位及其更老练的财政制度,有能力抗击这次危机的种种最坏的影响。英国较早摆脱危机,在于它的经济力量强大,特别是它强大的金融体系有能力在必要时向较不发达的国家转嫁危机。——摘编自王加丰《试论1847年欧洲经济危机

——主要以英、法两国为例》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一战后重建的世界金融体系陷入紊乱,国际贸易市场处于封闭割裂状态。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在金融方面,多国放弃金本位,导致战后重建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陷于瘫痪;在国际贸易方面,多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严格的贸易限额、结算协定等自卫措施。在实施金融、贸易保护措施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展开了有限合作。为稳定世界金融.消除国际贸易障碍,国际联盟于1933年6月发起召开了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企图通过与美国合作恢复世界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但这次会议因为各种因素未能成功,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从此恶化。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6—1848年欧洲经济危机的特点,并分析英国较早克服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谈谈材料涉及的两资经济危机对当今世界应对经济危机的启示。
2020-08-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的美国在经济大危机后逐步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胡佛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其目的和方法常常自相矛盾。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声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防止我们的人民之中那些确实有困难的人挨饿受冻”,但又不允许联邦政府直接出面予以救济。……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以至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979年和1980年,美国的物价全面上涨超过了12%,70年代中期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9%,到1980年,仍高达7.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的购买力首次出现了下降。里根总统认为是过度的管制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兴起了一场管制改革运动,旨在放宽或取消部分政府管制的规章条例,改革管制方式,强化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管制体系,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吴必康《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保守表现,并分析支配其行为的经济思想。
(2)材料二表明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业领域“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美国存在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管制改革运动的实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谈谈你的认识。
2020-07-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冬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和罗斯福的言论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2020-07-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世纪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区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备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烃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自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其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但罗斯福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这在一贯倡导自由竞争的美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而且,政府监管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垄断性的大公司和大财团……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国家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重新审视政府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的启示。
10 . 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传统根深蒂固,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胡佛)假如我们接受了后者,就意味着实行中央集权,意味着摧毁自治政体政府介入实业的计划将对我们的自治政体和经济制度产生什么影响。它将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他将削弱自由的根本基础……都会侵蚀自由主义的源头——政治平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出版自由和机会均等。

——王建华《美国政坛竞选演说精粹》

材料二 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即使赢得了政治上的平等也已经失去意义……我虽然也信仰自由主义,但对那种放任主义的、不加干涉的自由竞争和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不抱好感,甚至敌意,因为它使美国的安全和公民的自由处于危险之中……自由得以继续存在的、唯一确实的屏障,就是必须拥有一个坚强得足以保护人民利益的政府。如果人民通过民主方法建立一个坚强得足以保护他们免除恐惧和饥饿的政府,则其民主和政府形式就是有效的。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由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已无法继续根据凯恩斯主义来应对“滞胀”局面,新自由主义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思想得以兴起……在1975年的一次保守党会议上,刚当选保守党主席不久的撤切尔夫人举起哈耶克的《自由宪拿》,大力地将它拍在桌上并斩钉截铁地说:”这本书才是我们应该信仰的。”与之类似,1981年里根也曾在就职美国总统的典礼上发表了“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的演说。

——李艳艳《从强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看撒切尔夫人、里根的反共本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推崇的经济理论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所推崇的“自由主义”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国克服经济”滞胀”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9-06-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