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的统计表: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40.6%28.4%16.5%8.4%

表格说明的问题有
①经济危机期间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的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3 . 下表是 1929—1938 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①德国②美国③苏联④日本B.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④苏联
C.①日本②苏联③美国④德国D.①苏联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
2020-05-15更新 | 3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国家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
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
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
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大规模金融危机摘编表

年份国家和地区投机性事件危机高峰期(或严重期)
1636年荷兰郁金香1636年夏
1825年英国拉美债券、采矿、羊毛1825年初
1848年欧洲大陆铁路、小麦、房地产1848年4月
1929年美国1929年9月
1997年亚太地区房地产、普遍过度投资1997年10月
2000年全球互联网与科技股票2000年3月

——摘编自拉斯·特维德《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材料二   传统经济学说教导人们:只要顺其自然,则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这种乐观主义忽视了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对经济繁荣的阻碍。

——摘编自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材料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表格①处所代表的投机性事件。简要分析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性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供需矛盾问题上的主张分别是什么?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成因及应对的认识。
2019-07-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表(单位:%)”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
1926年412122016
1931年10.0(1932)38.040.753.024.0

根据表格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B.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C.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设置关税壁垒,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
D.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危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9 . 下表是1928~1932年美国农业经营情况(单位:%),可知当时美国(     
年份农产品收入的
价格指数
生活费用
指数
生产费用
指数
雇农工资
指数
1928139166148169
1929138158147170
1930117148140152
193180126122
193257108107

A.经济危机不断加深B.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C.新政实施初显成效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2022-07-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状况,该表可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
外贸缩减70%69.1%50%48%50%
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日本受危机打击最小
C.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大D.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