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39年美国一项民意调查的内容。据表可知,当时的美国(  )
调查问题得票最高的选项投票人占比
罗斯福政府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23%
罗斯福政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28%
A.民众反对国家干预经济B.意识形态干扰政府政策
C.矛盾尖锐缺乏社会共识D.阶层利益影响政治倾向
2 .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发现或开采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国外市场处理消费不足的问题……使现存经济组织适应为人民服务的需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B.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
C.经济大萧条时的美国
D.一五计划时期的苏联
2022-05-21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这表明美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国家干预经济B.用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
C.自由放任D.通过国内立法大搞贸易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份1913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昔特)39.7922.1334.55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5年该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5年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

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罗斯福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


(2)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什么历史事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对待这一问题态度和主要措施?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由于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农业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022-05-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如何理解“某种消极的东西”?
(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后一种“组织方式”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4)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1978年后中国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2022-05-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象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吃“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农民、工人的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罗斯福、邓小平分别面临着什么经济问题?概括指出他们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022-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4年,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愿意,我相信你们也愿意接受一个宽泛的自由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走向更大的自由,走向普通人之前从未享有过的更大的安全保障。”这说明罗斯福
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开始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C.努力维护小生产者利益D.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
2022-05-17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3-1935年,是“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将大危机中的美国解救出来,缓和阶级矛盾,帮助经济复兴。下列措施不属于第一阶段的是
A.成立农业调整署B.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
C.发起“蓝鹰运动”D.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2年美国一些知识分子和政界要人纷纷表示拥护共产主义,《纽约客》评论主笔埃德蒙·威尔逊极力主张“从共产党人那儿把共产主义拿过来”,明尼苏达州州长奥尔森则宣称招募该州国民警卫队新兵“不接纳任何非共产主义人士”。这表明美国
A.社会各界反对罗斯福新政B.精英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怀疑
C.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D.在美苏对峙中处于弱势地位
10 . 1945年4月14日《新华日报》为罗斯福逝世发表评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共产党在这里高度评价罗斯福,主要是因为他
A.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B.使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
C.总统不囿于陈规勇于改革D.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了中国
2022-04-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