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1 道试题
1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适中的炉边谈话(部分节选)

时间谈话名称涉及主题阶段划分
1933年3月12日谈银行危机遏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及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年5月7日简述“新政”规划
1933年7月24日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年10月22日谈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年6月28日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年9月30日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年4月28日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遏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提高工资、提升购买力第二次“百日新政”及其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年9月6日谈干旱形势
1937年3月9日谈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年10月12日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年11月14日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年4月14日论经济形势
1938年6月24日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年9月3日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干预塑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

材料二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大萧条”的标志性事件。新政中“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的措施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系是如何解决汇率问题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傅立叶(1772—1837)认为,从社会生产的运作状况来说,工业文明是一种无限制经济自由的制度,它没有计划,无限竞争,从竞争中又产生了“工业封建主义”即垄断,由此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无政府主义和生产危机。服从于这一运作规律,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即使其行为有害于社会也在所不顾,社会的整体利益可以丝毫不加考虑,社会个人与集体处在经常斗争状态,一些人的幸福与发财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甚至是毁灭之上。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在亚当·斯密(1723—1790)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进行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亚当·斯密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

——摘编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傅立叶和亚当·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傅立叶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说明后人为解决“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所作的有益尝试。
2022-01-05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暨首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吃“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农民、工人的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罗斯福、邓小平分别面临着什么经济问题?概括指出他们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结合你所在地方的经济,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5 . 大萧条彻底改变了政府在苏联和美国等不同国家中的角色,人民与政府代言人和规划的联系之密切超出以往任何时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截止到此次病毒性流感消失时,它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陆交通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从最遥远的北极小村庄、印度和美国的拥挤城市到欧洲战场。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第五版)第228

材料二   1921年,当红军不断巩固内战后的军事胜利时,列宁面临着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前景,即要重建一个自从1914年以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的社会。……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和妥协的意愿,实施新经济政策,暂时恢复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和一些私人企业。大的工厂、银行和交通运输设施仍由国家控制,但是政府把小企业(不超过20个工人)转交给私人所有。政府也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第五版)第260

材料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和刺激投资等方法来刺激经济。他还建议政府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这些干预能降低失业率,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带来经济的复苏。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第五版)第256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流感蔓延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该政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凯恩斯解决萧条的代表作,并结合所学指出其解决办法在罗斯福新政中是如何落实的。
2021-12-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口号。竞选和执政期间,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竞选时他说:“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击败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罗斯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后他又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优秀品质。
2021-12-12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22届高三10月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正地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与者和创立……现在,这个国家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今天美国的问题》

材料二   而自里根始,美国进行了所谓的放松管制,从航空业开始,电信、电力、运输等行业,接二连三地进行改革.鼓励国有资本私有化,取消市场准入的禁令,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该产业,而无须行政审批,这样就引入了竞争,打破以前的行政垄断。

——《历史上英、俄经济政策概览》

材料三   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

——摘自《列宁全集》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结合史实分析这种“角色”所取得的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里根政府的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经济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该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其优越性。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1-12-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时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叶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板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
2021-12-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二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三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二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3)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
2021-11-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失败后又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20世纪20和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照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说明了什么?
2021-1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