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凯恩斯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明确提出“有效需求”问题,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失业和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主张做了系统的叙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的成果(     
A.得到了当时西方国家推崇B.承袭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C.指导了罗斯福新政的开展D.顺应了解决经济大危机的需要
2022-09-01更新 | 54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届高三尖子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府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他反对政府对市场经营指手画脚,主张市场的问题要市场自身解决。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

——摘编自刘贵振《亚当·斯密与凯恩斯政府经济职能观比较》

材料二   从革命胜利后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反映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领导人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不断尝试。这些政策都适应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它们的创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是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适应国情的理论和政策。

——摘编自何莲《危机与重构:苏俄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取代经济自由主义的直接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是如何适应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1-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案禁止纺织厂雇佣9岁以下儿童,规定9到13岁童工的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这说明
A.工业革命期间童工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
B.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
D.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时存在国家干预
4 .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以后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反映出本质问题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2021-02-24更新 | 529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放弃了传统的经济自由放任思想和自由贸易理论,阐述了保护贸易思想,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评价,并大为推崇。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基于凯恩斯的保护贸易思想,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对外贸易。因此,他们的保护理论也被称为“新重商主义”,并且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流派。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是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在现代的发展。传统贸易保护理论说明的是落后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本国经济,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新重商主义却是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新重商主义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世界流行达半个世纪,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杨群芳《贸易保护制度的历史专论》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主要贸易国为保持各自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据统计,到1994年通知给关贸总协定的这类贸易区、联盟集团,已达100个以上。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集团内逐步取消贸易保护,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它也有贸易保护的一面。各区域经济集团无一例外都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即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筑起保护之墙。一国的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摘编自刘熠《欧盟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新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罗斯福智囊团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为什么凯恩斯理论和富兰克林政策之间在学者们看起来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斯也是考虑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这说明
A.国家干预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B.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
C.英美的经济学理论始终保持同步D.凯恩斯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利己的命题,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在利己心的驱动下,经济人能把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恰当配置到最能获利的地方,这是因为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来到华盛顿,当时罗斯福的“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主张国家用“看得见的手”,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从那时起,特别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国策。

——摘编自罗静兰《西方文化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的作用。
2020-04-09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英国首相卡拉汉在1976年说:“我们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衰退,可以通过降税和政府消费来增加就业。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这个选择已不存在。”这反映了
A.自由放任政策符合英国的现实B.资本主义国家取消对经济的干预
C.经济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失灵D.政府将提高税收和开支应对危机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社会保障事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2019-07-0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