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危机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人自为战”,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

——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提取上述图文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932年的工业生产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德国下降了47%。国际贸易总价值减少65%以上。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1931年11月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美国国会也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税率的关税法《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实际平均税率达53.2%。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圈和各国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额大幅减少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19-12-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以来中国被迫接受列强所定之税则,海关行政权、关我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均为到强所掌控。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呼不断19285月,国民政府派特使伍朝枢赴美活动,希望获得美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率先允诺及外文之承认。为与英国争夺对华外交的主动权,19287月,美国代表马慕瑞与宋子文签署《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主要规定:1929年元旦起中国适用关税完全自主的原则;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美国通过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予以中国关税自主,并带动各国的跟进政策,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在关税上任列强宰割的地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19306月,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就在胡佛签署议法案的当天,股票市场暴跌。这项法案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法案引起的国际贸易下滑为农业和其他行业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

——摘编自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最终实现关税自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佛签署《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消极影响。
3 . 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冬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和罗斯福的言论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2020-07-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