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危机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年,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在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这句话的背景是
A.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新中国建立
D.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
2 . 历史学习小组选择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与改革”这个主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同学们阅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李世安的《世界现代史》,李剑杰的《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等书籍、文章,从中摘录了以下资料,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请你阅读该小组的资料,参与他们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美国在1929年最先爆发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发生,是由于美国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特别尖锐。但这次危机的爆发,主要责任在美国政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倾向于不干预经济,…使垄断越演越烈。公司、银行只对股票、市场感兴趣,而对整个市场的动向了解不够,…而广大消费者收入并未真正提高,购买力低下。所以消费市场赶不上生产发展的速度,导致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

——李世安《世界现代史》

资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
工业下浮46.2%40.6%28.4%16.5%8.4%1/3
外贸缩减70%69.1%50%50%2/3
失业人数1700600300853003000

资料三   罗斯福推行新政

政府宣布银行停业4天;建立联邦储备银行为银行提供保险,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复兴工…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一定尽本分”的蓝鹰标志政府成立“农业经济调整署”,对于减少耕种或养殖的农民给予补贴。销毁过剩农副产品,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国会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花费20亿美元,兴办公共工程,雇用了400万人就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实施失业保险

资料四



(1)资料一揭示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阅读资料一,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29年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时间长、破坏力强、范围广、危害深等特点,请你用资料二说明破坏力强这特点。
(3)资料三陈述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基本措施,从内容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根据四项内容的表述,对比①②③④的概括,选择对应序号填入表格中。
(4)请你根据资料四,谈谈“新政”的作用。
2022-02-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二)历史试题
3 . 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冬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和罗斯福的言论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2020-07-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5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提交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该法律(《互惠贸易协定法》)最初有效期为3年,以后延长了11次,直至1962年才失效。

——据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1)指出第一波峰期形成时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势,并说明1934年关税税率调整的意义。
(2)结合第二波峰期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出台政策吸引美国人去投资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这一时期的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6 . 商业贸易与经济发展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人自为战”,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

——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提取上述图文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932年的工业生产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德国下降了47%。国际贸易总价值减少65%以上。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1931年11月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美国国会也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税率的关税法《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实际平均税率达53.2%。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圈和各国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额大幅减少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19-12-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