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00多万美国人——占全部劳动大军的1/4强——绝望地从一家工厂的大门踯躅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去寻求已不复存在的工作……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衣阿华州的农场主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倾倒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麦当燃料烧掉。

——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二)身残志坚——罗斯福》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通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

材料三   罗斯福在一次谈话中说:“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

——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二)身残志坚——罗斯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为此采取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救济工作”的方式及其影响。
2022-07-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的人背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我懂得三种行业,能讲三种语言,奋斗三载,家有三个孩子,三个月没有工作了,而我只想求得一个职业。”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前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认为:“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如早有人要研究欧洲恢复延缓的原因,他就会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管事过多”。“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格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胡佛甚至还认为,由联邦政府出钱对个人给予直接救济是可耻的。

——摘选《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汉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摘自《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请回答
(1)经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假设你就是当年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说说你想怎样摆脱自己的困境?
(2)面对失业问题,胡佛认为美国政府怎么办?你是否支持胡佛的主张?为什么?
(3)从材料三来看,胡佛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结果如何?
2022-06-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政府与经济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关系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首先得到了应用。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等,其目的是设法将所有的人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国内全部的自然资源与一切能进口的货物,都要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上去。在战争紧迫的形势下,自由竞争是浪费的,民用方面或者纯粹以奢侈为目的生产已被削弱减到最低限度。如果未经政府批准,要兴办新的企业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工厂无效益或者毫无盈利,政府也要千方百计补偿其损失,使之能够继续经营。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英、法、美等国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从而也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改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法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是:加强通过国有化手段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辅之以资本主义的计划化,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使经济增长;摆脱法国对美国及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影响,面向欧洲市场,努力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扩大贸易出口,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有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举。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一战促使政府机构职能发生改变的表现,并简述一战对欧洲世界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之所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面对“20世纪30年代巨大的摆动”美国与德日选择的不同方式和道路。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二战结束后法国逐渐形成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确定发展目标”和“面向欧洲市场”的意向,请结合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的发展方针和稍后“联合欧洲国家发展共同市场”的举措加以简要说明。综合材料一二三,用一句话指出政府与经济的关系特征。
2022-03-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651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此后不断完善,为此还引发了英荷战争
16901693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
1815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41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
1846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正式确定为英国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的史实依据。
2021-06-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重点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6月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先后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192812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税率从7.5%—27.5%各不相同。到1936年,平均进口税率达31.2%,最高税率达80%。1927年关税收入为107089330海关金单位,1936年达到310667955海关金单位。政府还在提高进口税率的同时,降低出口税率。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306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将进口税提高到占征税商品值的60%。结果1931年美国纳税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比1914年高出41.5%。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参加抵制的国家达到25个。法国和意大利提高汽车的关税,印度提高布匹的关税。古巴、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法机构相应通过新的关税方案。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

——摘编自高德步、王任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关税条约》《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应对关税问题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并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实质,并简要分析其经济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
2020-09-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危机爆发三周后,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是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因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可以自救的,政府应该是最后一个介入者,也应该是最谨慎的介入者……胡佛拒绝利用大萧条让华盛顿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群,因为那个将侵蚀美国的立国原则。……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

——摘编自李海青《不可不知的美国历史》

材料二   这一法案(指《农业调整法》)在国会讨论时引起了激烈争论。F·布里顿在众议院叫嚷:“国会审议的立法草案比苏俄现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尔什维克化。”1936年,罗斯福在对前期“新政”作总结时指出:“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摘编自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农业调整法》内容指出该法案在国会引起争议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造成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归纳出这一历史事件对美国的影响。该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因什么人的什么政策而更加严重?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材料二中的“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
(3)这一著名实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2020-09-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胡佛总统重新作了改善经济局势的努力,创设了复兴银行公司。当选举接近的时候,许多选民都深信胡佛总统的政策,只不过是使萧条得到缓和而已。这显然是完全不够的。事实上,总统的努力并不仅如此。对于这些努力所能提出的主要批评,只能说它们做得“太少了,而且做得太迟了”。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瓦尔特里普曼在1935年把罗斯福的经济措施称为“新政”,他写道:“胡佛在1929年秋季提出的经济政策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政府承担起使整个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任务……罗斯福的经济措施是对胡佛经济措施的一种延续和进化。”1937年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有一段时间生产曾达到了1929年的水平。罗斯福在公共设施上花了大笔钱,使用105亿美元,在不同时期雇用了约850万人,新建了12.2万座公共楼房……还有大量的公园、操场和水库。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经济措施“进化”的内涵,并简评罗斯福新政。
2020-09-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10 . 罗斯福新政既有对旧政策的革新,也有对美国社会传统的尊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期美国人普遍认为贫穷是个人懒惰和无能的表现,获得社会救济是可耻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工作是上帝的号召,那些四肢健全但不工作的人就是邪。恶之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自由放任主义盛行,传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强调个人的自力更生,而不是依赖政府和社会保障,他们认为给穷人帮助只会使他们道德堕落。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个人主义占据重要地位,强调自我奋斗,自我独立,自然就反对不劳而获。

——摘编自郭素莲《早期美国的社会贫困和社会救济政策》

材料二   在大危机时期,胡佛坚持认为救济主要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来进行,联邦政府少管闲事。直到1932年夏才勉为其难地签署了紧急救济法,授权政府贷款3亿美元用于失业人员,然而数量太小。胡佛政府的福利保障政策无力解决社会就业难题,人们开始逐渐醒悟到危机的蔓延,灾难临头并非只是个人作为所致,而是制度、政策本身出了问题。

——摘编自黄安年《社会救济时期的社会保障——17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材料三   罗斯福总统坦率地承认,失业救济是一种麻醉剂,是一种摧毁人的精神的微妙东西。总统本人曾被一个老人的故事深深打动,这个失业后靠救济养活一家的老人,每天坚持打扫一条大街,目的是通过劳动付出,使领到手上的救济金变为劳动报酬,由于救济不符合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恢复他们的自信心不利,联邦政府不得不考虑以工代赈。

——摘编自谢彦《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新政中的体现——“以工代赈”措施为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早期美国人对“社会救济”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胡佛政府时期美国社会救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民生政策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