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工业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上面写着“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等话语,以资表彰鼓励。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2 . 1934年,皮特所在的企业,面对“大萧条”的冲击,在政府法令的约束下,开始了调整。皮特获得了与老板谈判的权利,也享有了最低工资保障;同时,他所在的企业因严格遵守新政相关法令,还获得了政府颁发的“蓝鹰"标记。此情景说明罗斯福新政某项措施得以落实,这一措施应该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复兴工业,调整劳资关系
C.调整农业,补贴农民损失D.以工代账,提供就业机会
3 . 罗斯福纪念公园的墙上刻着一句话:“衡量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给富人们带来了什么,而是要看能否为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提供基本保障”下列属于给“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提供基本保障”的新政措施是
A.削减农业产量
B.制定《工业复兴法》
C.恢复银行信用
D.推行“以工代赈”
2019-08-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学业水平最后冲刺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1933年罗斯福政府为缓解经济大萧条的重重困境,全面推行新政。其中,带来下图“变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工业,开展公平竞争
C.调节农业,减少耕地面积
D.实施救济,推行以工代赈
6 . 寒假里,老师布置了一份历史作业:寻觅历史改革的足迹,要求同学们从中外历史上的历次改革思考“背景”“内容”“影响”三者的相互关联,从而学会发现、认识历史演进的规律,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以下就是刘一同学整合的“30年代大危机与改革”的部分资料,我们共同阅读思考并解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3月,政府命令全国银行“休假”4天。集中力量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开业,淘汰已实际破产的小银行,接着政府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1933年5月,总统批准公布《农业经济调整法》,并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规定缩减农业生产……政府与生产者签订合同,由政府付给租金或“货币奖金”。

1933年6月,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执行法令。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1933年11月,政府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资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

材料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摈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大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


(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出时间长、破坏力强、范围广等特点,请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破坏力强”这一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举措。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主要特点。你如何评价这场改革?

7 . 罗斯福执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某项法案:“雇员享有自行组织起来,建立、参加或协助劳工组织,自行选派代表集体谈判以及为了集体谈判或其他互助或自卫事宜而采取协同行动的权利”。该法案是
A.《农业调整法》
B.《紧急银行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联邦紧急救济法》
8 .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调节工业生产B.稳定金融秩序
C.减少耕种面积D.维护社会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