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2022-03-3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高额垄断利润
C.主要目的是为二战做物资储备
D.旨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021-09-25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27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3年到1939年,罗斯福获得连任,其经济政策得到了连续性的贯彻实施。美国社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幅达到了50%以上。失业人口从1933年初的1500万减少到年底的1260万,到1939年减为850万,这表明
A.罗斯福个人威望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B.社会矛盾随着经济的复苏得到了缓解
C.失业问题在新政后已被完全解决
D.美国的经济完全摆脱了经济危机
2021-09-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27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3年3月,当选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我们所要寻求的乃是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平衡,也就是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平衡,劳资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我们也寻求使国内市场保持充裕和扩大以及与各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出口都有所增加的平衡”。这表明罗斯福总统
A.致力于拯救美国的资本主义B.要把美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
C.想要对经济制度作根本的变革D.致力于加强经济发展中联邦政府的主导地位
2021-09-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27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A.自由放任经济的时代B.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2021-09-14更新 | 8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基础过关)
6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其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就是在相互独立平等基础之上的市场交换,而交换在本质上则是基于一种交易上的契约关系,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获得不再是依赖于特权或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自由被视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自由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换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本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就市场本身来说也是自由的,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亚当·斯密最终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思想家们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权利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解决,这一论述也彻底扭转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人的权利的论证路径。

——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材料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造成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竞争,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认为工业主义的生产毫无秩序,不能按比例给予报酬,不能保障生产者即雇佣劳动者从增加的财富中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因而他主张建立不仅能解决失业而且能取代现存制度的新制度——“和谐制度”。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叫做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不仅生产领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的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垄断,垄断的产生又加剧了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同时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1902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甚长,煤矿主顽固地拒绝工人的合理要求。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干预,这一年10月,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地要求政府动用军队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了罗斯福,他告诉煤矿主说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的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结果煤矿主屈服了,不得不提高工资10%,工作时间减到9小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构建的“商业社会”的特征,如何理解亚当·斯密进行的是“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的另一种启蒙”。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傅立叶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面对“竞争所带来的不合理社会”,19世纪上半期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简要说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
2021-08-2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7近代世界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当西方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时,苏联的五年计划取得巨大胜利,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西方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它行得通”中的“它”指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模仿”的典型代表是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干预
C.苏联因其经济水平低而并未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美国记者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了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
2021·浙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民收入从1933年的近425亿美元,增加到1934年的490亿美元和1935年的571亿美元。而社会保障使得工人即使在失业没有工资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商品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从而缓解“生产过剩”的危机。这说明
A.社会保障是缓解“生产过剩”的主要途径B.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都有助于摆脱危机D.罗斯福新政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2021-05-13更新 | 458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3【2021】【高三下】
2021·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一项政策,都会有人喝彩,有人批评。“新政”也不例外。主流的意见认为,罗斯福“新政”总的来说是稳健的,并非人们所想象的是一种激进的政策。共和党保守派认为“新政”没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而这主要原因是“新政”对私人企业的敌视。与保守派意见相反,激进派的人认为罗斯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加强大企业主,而没有真正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深层次的问题。

——摘编自赵晓、范敏《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4-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