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财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增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

史料二   1933年的《全国产业复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有权管制工资与工时,但该法于1935年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布违宪。国会遂于1938年制定《公平劳动标准法》。目的是消除“对维持工人健康、效率和福利所必需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害的劳动条件”。该法规定第一年的最高工时为每周44小时;第二年为42小时,以后为40小时;第一年的最低工资为每小时25美分,第二年为30美分,以后六年为40美分。

——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根据史料二说明美国的权力运行机制及原则,结合所学指出《公平劳动标准法》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产生这一法规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称美国正在进行的新政“不仅是一场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更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美国“在为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民主)而战”。这一言论(     
A.旨在强调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冲击B.阐明了新政带来的经济效益
C.肯定了新政在维护宪政方面的价值D.借鉴了苏联国家治理的经验
2022-10-31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