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代贯彻“由胎养到祭祀”主要是指慈幼。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日益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三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二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地步。工党政府采取“福利国家”政策,这对于消除社会不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生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福利国家”越来越成为英国政府的沉重负担,它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了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这个问题发展为“英国病”的新病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济贫政策和英国福利制度的共同目的,并概括其实施过程中体现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与宋代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
2019-12-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13次组卷 | 7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就提出了精彩纷呈的社会福利思想:管子认为“民为君之本”;孔子称管子所行之政为“德政”,他心目中的德政典范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孟子对德政作了更为具体的阐述即“仁政”;墨子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食”,并希望能够予以切实可行的救济。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历代政府都以赈灾济困为己任,如汉代设常平仓平抑物价、备荒赈恤;隋代的义仓在政府监督下直接承担着地方的赈恤责任;以后,养济院、慈幼局、漏泽园等社会救济与抚恤机构纷纷成立。古代福利思想体系中家庭成为实行社会保障的最直接渠道,宗族成为社会福利实施的直接网络,政府成为社会福利的主导者,整个社会则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指归。

——摘编自刘华丽、李正南《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综述》

材料二   工业化引发的现实需要和操作的可能性为现代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以及应对大萧条的实践催生了近代福利制度。二战后,西欧各国通过了《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立法,使建设福利国家成为普法共识,福利制度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英国自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7亿英镑攀升至615英镑,1951年至1986年,累计财政赤字达1209亿英镑,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比例的税收,这严重地削弱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失业率和失业人数上升,据统计,欧共体的失业率到1995年平均超过11%,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

——摘编自王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其困境。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福利思想相比,分析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进步所在。
2022-04-10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偿州呆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汽里奇设计的社启州呆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偿州呆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哗《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福利国家”制度也日渐成为社会各个群体批到指责的对象。面时质疑,加拿大各界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指向本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评估和反思。而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尔罗尼执政时代——加拿大费雷泽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沃克认为,时加拿大失业政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对人们成为失业者的支出的太多”。

——《二战后加拿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相比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原因和所采取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不断的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不断的反思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名称
经济动力
中心国家
代表人物
主张
智者运动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古代雅典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文艺复兴
A
意大利
但丁、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德意志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启蒙运动
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伏尔泰
天赋人权


(1)用表格的形式感知历史更清晰直观。在答题卡上写出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表3所示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材料二

材料三        1951年,政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在小范围内实行养老保险。
1955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条件和退休待遇做了规定.经费完全来源于财政。
1978年,对国有企业职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条件、待遇水平作了统一规定。
l984年起,先后实行了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变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负担,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1998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5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入员参保并统一参保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削减社会福利支出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探讨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        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都能读出当代意义和当下启示。
台北市长柯文哲近期在接受美国《外交政策》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四个华语地区,被殖民越久的地方就越进步。他给出的排序是:“新加坡比香港好,香港比台湾好,台湾比中国大陆好”。
——摘自《环球时报》2015年2月2日《社评:为被殖民唱赞歌,台北市长柯文哲有些狂了》
(3)请结合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的史实,评论材料四中柯文哲的观点)
2016-12-12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乐山高三三调文综历史试卷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6 . 英国的福利制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

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发展对英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有利条件。指出西方国家“政府财政支持”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西方社会形成的“福利国家”。
2021-02-05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对于企业职工,财务部颁布《劳保条例》规定,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并说明中美两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共同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