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下图为1971年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图

材料四到了70年代,美国和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

——人教版教材《必修2》

(1)亚当·斯密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你怎样认识这一变化?

(4)、结合书本有关知识,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调整政策应对7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

2018-02-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 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苏州是经济较为兴盛的城市,举办慈善的传统非常浓厚。生于斯的冯桂芬很早就有参与慈善的记录。1833年,江阴“淫雨猝至”,“禾尽坏”。作为知县幕友的冯桂芬,发动绅富举行“捐赈”,募集制钱八万余串。1860年,太平军政占苏州,冯柱芬避居上海。受西学与社会形势的影响,冯桂芬认为民穷为匪,是地方“不教不养”的结果,提出改革传统慈善:摒弃对受助对象的道德操守求;各地广建善堂(养老室、读书室、严教室等);官府订立制度,由绅士管理;将从事赌博、斗殴之人收入“严教室”,令其从事耕田、种菜等工作;设“化良局”,专收妓女,“择老妇诚朴者教之纺织,3年保释”。冯桂芬并未将它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努力付诸实践。1871年,冯桂芬父子创办苏州洗心局(类似后来的惩戒所)。随着维新运动的,冯氏慈善事业一度衰落。

一一摘编自王卫平《晚清思想家冯杜芬近代慈善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

材料二约翰:D:落克菲勒(1839——1937)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办人,也是美国伟大的慈善家。与传统慈善相比,他的捐赠偏重于社会公益,并采取科学化、有组织的管理方式,在促进美国教育、医疗以及改善贫穷落后、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教育是溶克菲勒首先捐赠的领域,芝加哥大学是其一次重要捐赠。1884年,洛克菲勒资助了亚特兰大的一个黑人女子大学,还助其他教派建立学校,甚至天主教。由于担心捐赠会助长懒惰、破坏新教不劳不食的原则,他的捐赠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如捐赠的钱必须放在学校的基金会上;若发现所捐赠的钱未被好好利用,就将其投入其它社会团体等。为改善全世界穷人的生计,191万年,他创办了落克菲勒基金会,使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深受其益。1915年,他在中国建立了协和学堂(即协和医院)

一一摘编自黄鹂《浅析洛克菲勒的慈善思想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传统慈善相比,19世纪中期冯桂芬慈善思想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菲勒家族、冯氏家族慈善实践结果不同的原因及启示。

2018-04-1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 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 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   年都铎王朝颁 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 (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 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 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1945 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 “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 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 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篮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 年,英 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6%,到 1983 年,达到 13.1%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衡》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 17 世纪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与 17 世纪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的影响。
2018-06-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材料二: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1)与中世纪相比,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工作有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养老制度得以完善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说明,中英两国养老实践的共同经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18-01-04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以复兴、救济和改革为中心的挽救措施,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体制有何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这些调整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17-09-06更新 | 98次组卷

7 . 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票证是人类近代历史的见证,从中可以认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认识“新政”

“折扣券”是今天美国“福利券”(food stamps)的前身,主要用来购买食品(不得购买奢侈品),它可以在参加政府项目的所有商店里使用。福利券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这张“折扣券”撰写历史背景说明。

角度二认识“经济体制改革”

(2)依据图片,分析该粮票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说明粮票消失的原因。

角度三认识“福利国家”

(3)阅读材料,归纳二战后法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变化特点

2017-07-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美国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恶化时罗斯福当选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要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罗斯福说“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了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农业、工北、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材料二: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9 .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云: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成由勤俭败由奢”,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

——李锦伟、张明富《明清农村生活消费观点演变因素新探》

(1)请简要分析形成材料一中消费观的原因。

材料二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年),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薄伽丘指出:“炫耀、打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在这250年间,铺张浪费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2017-08-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以复兴、救济和改革为中心的挽救措施,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体制有何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这些调整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