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社会福利化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材料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八十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光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帝国议会通过了法令,先后于1880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保险法》三项法案。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

——摘编自王梅《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等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竞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共启示》


(1)依据材料一,归纳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2022-07-1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法国退休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1953年,法国政府开始通过不断的立法改革退休制度,逐步将退休制度覆盖到大部分人群。1993年,法国政府推出普通退休制度改革措施,2002年开启了资本化运作方式发展,经过与工会拉锯战式的谈判终于就其中部分内容达成协议。此后历届政府与工会谈谈打打,时而出击,时而妥协。

2019年底法国政府出台了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政府将逐步取消特殊机构的退休福利,削减退休金,议员和部长等“特殊阶层”的特殊福利也要取消。这一改革方案遭遇了空前的社会阻力。法国参议院议长拉尔谢表示,参议员的养老金并不由国家供给,所以不能“取消”他们的养老福利。法国各工会号召展开持续不断的罢工运动,法国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中。最后,总统马克龙被迫在议会上表态:“在目前我们经历的危机下,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

——根据王战《法国退休制度的演变及改革困局》等文章整理改编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退休制度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龙时代“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阿克莱特的成功,引发了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热潮,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工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不少工厂主在几十年内便由一个小业主发展为百万富翁,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激增,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时代”、“新工业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开支,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佐证了西方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表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英国建立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以缓解济贫制度带来的危机。具体做法是国家出面组织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是各种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1946年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并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后来历届政府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民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为维护福利制度的运作,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高。当支付福利制度的资金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时,就会形成一种阻力,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杜鲁门时期颁布了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的法令,政府的福利开支也从1927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970亿美元。1964年,总统约翰逊宣称“无条件地向美国贫困开战”。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设立经济机会局,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穷人改善居住条件、健康及教育提供支持。约翰逊时期美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然而,福利国家的覆盖面过广,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努力的人会变得富有,懒惰的人将承受苦难发生动摇,导致人们缺乏努力工作的动机,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并没有因福利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明显改变。

——摘编自刘守旭《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福利国家发展历程体现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联邦德国逐步建构起完善的“福利国家”,如1950年恢复养老保险制度;1951年制定解雇保险制度;1952年制定战争损失补偿法和孕产妇保护法;1954年制定儿童金法;1957年把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农村;1960年制定联邦住宅补贴法;1969年颁布联邦教育法、劳工促进法、职业培训法;1985年实施子女抚养假制度;80年代科尔政府对部分高收入者实行强制性无息借款,总额约25亿马克,用来扩大住房建设,以帮助解决缺房者的需求,等等。联邦是社会保障体制的监督者,立法制定者,费用提供者。州一级是社会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主要资金提供者和许多具体职能的执行者。官方预算的社会保险开支,1950年是76亿多马克,1970年将近404亿马克,1986年达到4434亿马克。到70年代前期,经济出现“滞胀”,失业者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社会开支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整理自吴友法等著《德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德国“福利国家”的特点。
(2)效率和公平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的两个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效率和公平”,评价德国的“福利国家”。
2022-05-15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重庆专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但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较差,工人运动日益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见识的资本家认为要获得长远利益,就有必要适当改善工人的待遇。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统治者认为,要阻止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还需要用温和的手段缓解工人的对抗情绪,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1863年以后,德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到20世纪初基本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20世纪五十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30%,七十年代增加到40%,有些国家甚至占三分之二以上。法国医院的预算取决于当年病床的利用率,医院故意延长病人住院期,致使保健费用每年递增15%~20%。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规定不明确,也助长了少数人的依赖思想。自七十年代以来,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陷于重重困难。

—摘编自杨祖功、曾宪树《论西欧的“福利国家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局限性。
2022-04-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二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3-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已迈入现代的那些国家,军事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高达25%,而社会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不足5%(或者说不足GDP1%);可到了20世纪中期,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共开支已平均占GDP40%,总支出中超过一半用于福利项目,军事开支的地位下降到跟19世纪后期福利开支差不多的地位(即总支出的5%左右)。

——刘守刚:《西方财政思想史十六讲》

材料二   福利国家的浪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福利国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了经济的效率,自上世纪70年代财政困难后,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政府开始寻求压缩政府调控空间,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引入市场因素。法国等国家也削减了国家经济的比重,福利国家的时代才告一段落。不过,在北欧,福利国家的特质依然十分明显。

——何勤华主编:《法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社会福利投入的因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2016-12-13更新 | 10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