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1 . 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

由上表可知,英国
A.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B.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
C.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D.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
2020-04-21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质量考评一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2 .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福利制度推动西方国家实现真正的平等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文价值和政治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1990年统计,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方面的亏空高达约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12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推行“福利国家”制度B.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富人过度享受福利待遇D.缩小“社会福利”规模
4 . 在谈到当代某一制度时,一位前英国政要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中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A.人民资本主义B.培植新中间阶层
C.福利制度D.促进知识经济壮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以教区为单位实施救济,利用各种民间团体或慈善机构赈济穷人。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国家出面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实行社会保障。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失业,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障充分就业,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已经成熟,为向福利国家过渡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1946年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这些法律,为建设福利国家奠定了法律基础。英国政府用全国统一的、集中的福利方式取代旧有的、分散的地方性福利提供方式。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德国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化启动最早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走上社会福利国家的道路,社会保障的最初设计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的影响。为赢得工人支持,德国政府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1883年以后,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健康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法》等,以此协调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冲突,使其不影响德国政府的基本国策。1949年实施的《德意志联邦基本法》,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三个方面。德国福利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但德国各个政党都不愿给福利制度动大手术而失去选民。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福科保障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比较英德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上的异同。
2020-03-19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80年代初时,福利支出685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这种变化说明英国
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D.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7 .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材料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取缔)之。

——(《唐会要》卷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上图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2021-09-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是
A.财政危机加重B.移出移民增多C.出口贸易增长D.贫富差距扩大
2021-09-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机会的平等”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贫困的深渊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用来保障人们经济安全
C.福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人们就业和收入,维护社会公正
10 . 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于最优良的政体……必须是能使人人尽其所能而得以过着幸福生活的政治组织。”中世纪,统治欧洲的基督教会,主张男女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表明欧洲社会福利思想
A.具有久远历史传统B.重视宣传传统文明
C.具有完整救助体系D.完全采纳教会主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