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689次组卷 | 92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1年,俄共(布)颁布法令,进一步肯定了农民土地的占有形式,反对国家无故收回农民的土地。同年12月,俄共(布)又提出“三原则”: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由此可见,当时苏俄
A.以商品货币关系刺激农业生产B.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以发展农业
C.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普遍存在D.力图冲破日益僵化的计划体制
2022-03-11更新 | 55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新经济政策推行时期,苏维埃俄国允许私人或团体承租或开办出版社、剧场、电影院、艺术学校,出版杂志和书籍等。这样,苏俄(联)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化复兴时代。“文化复兴”源于当时的苏俄(联)(     
A.教科文事业全面发展B.生产关系的调整
C.民众娱乐方式多样化D.工业建设的成就
4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1次组卷 | 1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俄政权在1917年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土地、银行、贸易和重工业收归国有;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私人可经营小工厂,并能雇佣劳动力。这一变化表明
A.政策调整为了更好地发展B.困难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
C.苏俄政权的性质发生变化D.以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为主
6 .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B.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7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说:“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列宁的相关成功经验是(     
A.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胜
C.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8 . 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是在国家落后这种情况下投入革命的,因此现在没有我们所必须的发达的工业……这就是我们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租让制、退到商业上去 的原因。”材料中“退却”的实质是
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放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目标D.调整农业与工业的关系
2021-06-02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20年代的列宁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即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因为在和平时期,小农需要的东西同 工人需要的不一样,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材料表明列宁意在 (     
A.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寻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路径
C.全力推行余粮收集制D.着手调整苏俄的经济发展政策
10 . 1920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租让法令,外国资本家可通过独资、合资及提供技术援助等方式获得矿产、森林等经营权,产品实行分成。美国哈里曼公司是较大的租让企业之一。这反映了
A.美苏利益的趋同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战时政策的完善D.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