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过一个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办法”,这一办法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
2 . 1928-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
①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②工业产值跃居到世界第二位
③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④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 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
6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D.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严重
7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8 .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凋敝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9 . 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实物配给制
D.取消自由贸易
10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
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