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前,列宁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必定要消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1921年,列宁提出“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这一变化
A.有助于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实现了苏俄工业化建设
C.实现了苏俄社会制度的转型D.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
2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3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的冲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