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村社是俄国传统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该制度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部分领导人认为村社是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民从个体私利出发,担心市场发展遭受富农剥削,不愿独立生产经营。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俄)(     
A.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传统思想
C.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必要性
2024-02-27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有如下一段:“这种体制(经济政策)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如下,请问这种体制(经济政策)最有可能的是(     
(1)经济决策缺乏民主,容易被唯意志论左右。
(2)经济过程缺乏激励机制,忽视劳动者的物质利益。
(3)忽视市场调节作用,否认商品货币关系。
(4)容易产生行业利益集团等”。
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2023-08-27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1933年的苏联宣传画,画上配文的译文为“我们将扩大托儿所、儿童教育设施和工厂厨房的建设。劳动妇女是国家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此画作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有所调整B.经济建设需求变革社会关系
C.积极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D.五年计划侧重教育基础设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2023-01-07更新 | 28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说:“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列宁的相关成功经验是(     
A.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胜
C.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7 . 当时代表资产阶级立场的俄国“路标转换派”明确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走向资本主义的演变,是一种内部的蜕变。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下的俄国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因此他们号召要支持新经济政策,因为历史是殊途同归的。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新经济政策(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恢复了资本主义秩序
C.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
8 . 列宁认为,必须尽快“担负起建设任务……建立新的经济关系”,否则“在推翻剥削者和用武力来抗击国际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的任何成就、任何胜利就会付诸东流,旧制度的复辟就会不可避免”。为此,苏俄
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措施B.灵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C.逐步推进计划经济的确立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2-06-05更新 | 1241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7年7月,斯大林提出农民要偿付一种类似"贡税"的间接税,即农民购买工业品时要"多付一些钱",而出售农产品时要"少得一些钱"。国家有时竟以低至农产品成本10%的牌价强制收购农产品。此外,集体农庄必须接受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耕作服务,缴付巨额实物报酬。这些做法
A.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工农联盟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宏观经济学说基本原理D.立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022-05-26更新 | 823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30年代初,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之时,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青年参考》在总结那个时期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时,挖掘出了苏联在全球经济大萧条时崛起的秘密。据此可知
A.经济危机促使苏联工业崛起B.苏联善于把握契机发展经济
C.苏联认识到宏观调控的作用D.苏联的经济成就被杂志夸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