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下表统计的是《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1985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经济始终呈现下滑态势B.苏联模式制约了战后经济发展
C.二战后的改革没有任何成效D.美方情报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
2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指他(       
A.未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3 . 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C.苏联的经济改革使得GDP增长率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D.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率
4 .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A.恢复集权管理体制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2020-08-11更新 | 46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8年北京西城长安中学历史会考自测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6 . 宣传画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下列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玉米运动”       ②“改革与新思维”     ③“新经济政策”     ④“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7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507次组卷 | 100卷引用: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文)
8 .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
2019-08-17更新 | 81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海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1.15亿
3.9亿3.35亿
2500万1230万
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
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2019-06-08更新 | 9048次组卷 | 8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采取的共同做法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不断调整经济体制
C.放弃了凯恩斯主义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