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国内“影子经济”(即地下生产洋货的作坊、车间和企业)发展迅速,并从洋货生产转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批发、销售的巨大产业链。这种现象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B.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C.改变了轻工业落后的面貌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病
2022-05-24更新 | 1685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2 . 1965年,苏联每获得1卢布的国民收入需要消耗资源为107戈比(100戈比等于1卢布),1975年,则增长为124戈比。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
A.改革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B.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弊端
C.突破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D.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3 . 下图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的示意图。据此可知
A.苏联各项建设未能取得明显成就
B.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经济出现衰退
C.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没有任何提高
D.不改革原有体制经济难以获得质的飞跃
2021-11-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反对个人崇拜,但最终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个人崇拜,这说明
A.他们的改革毫无成效B.个人崇拜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他们的改革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D.高度集权的思想根深蒂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2年9月,《真理报》刊登了经济学家利别尔曼《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引发了苏联国内围绕着企业如何取得更大经济成果进行讨论,并且深入到企业如何运用物质利益激励工作人员的讨论中,这被称为“利别尔曼大讨论”。这场讨论
A.倡导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利于市场成分在体制内的运用
C.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
6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这客观上反映了
A.科技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军备竞赛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
C.苏联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军事化D.勃列日涅夫改革突破了旧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对农产品采取低价收购的政策,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斯大林之后,苏联历任领导人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整个苏联时期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物价始终保持在低廉的水平。这一现象
A.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B.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
C.导致了苏联改革失败D.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2021-05-28更新 | 847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北城衡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
8 . 赫鲁晓夫一直有着苏联的人均肉类产量赶超美国的愿望。但现实是,苏联差的还很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拿出了真正的杀手锏一一玉米。随之,全国各地大种特种玉米,但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这表明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
A.带有不切实际的冒进思想B.克服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C.迅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改变了工业结构失衡局面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5年,苏共中央决定,“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利于提高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管理经济由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逐步以经济方法为主,加强经济杠杆的作用;三是贯彻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利益结合的原则。”这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促进了苏联军事实力的增强D.导致苏联经济滑坡局势失控
2020-06-13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模式的僵化B.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