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俄罗斯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这说明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  )
A.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B.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
C.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D.体现出废除指令性计划的意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长期以来,苏联农业的发展是由机器拖拉机站即国家来决定的,一切计划安排都得接受以国家身份行事的机器拖拉机站的制约。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把机器拖拉机站的机器和设备卖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将机器拖拉机站的技术员分配到各个集体农庄去工作。这种改组(     
A.扩大了集体农庄自主经营权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促使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大增D.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2022-10-26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畸形发展,这发生在(     
A.斯大林执政时期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C.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D.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2022-07-22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66-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国民收入

7.7

5.8

4.3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农业总产值

3.9

2.5

1.8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C.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2022-07-09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
A.经济“滞胀”波及社会主义苏联
B.商品贸易及货币流通已被取消
C.国防力量增长加重国民经济负担
D.垦荒与种植玉米违背苏联国情
2022-06-07更新 | 1270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在工业改革上,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在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苏联经济高速发展
8 . 1988年,戈尔巴乔夫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不可逆转的重要保证,“目前的政治体制不能使我们预先防止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停滞现象的增多并且注定使当时进行的改革归于失败”。这表明戈尔巴乔夫
A.准备实施“加速发展战略”B.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
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D.试图转变改革的重心
9 . 1987年,戈尔巴乔夫强调改革就是要建设新面貌的社会主义,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他声称“新思维”战略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这一论断
A.符合苏联实际情况B.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加剧美苏紧张局势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0 .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苏联“多元化”改革呼之欲出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C.苏联改革完全模仿中国农村改革D.农业集体化造成生产积极性低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