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斯大林的逝世
2 . 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鉴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1960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玉米是最高产的谷物,应该在我国所有的地区广泛推广。”对这一决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粮食总量,缓解了人民生活困难
B.不符合客观实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C.说明苏共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代表人民的利益
D.此决议的实施最终没有达到目的
2019-01-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3 . 1990年3月14日,第三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宪法,将其中第六条“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修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意味着苏联(  )
A.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
B.人民将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被否定
D.效仿西方走议会民主的道路
4 .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其中小麦增长了131%),肉类产量增长62%,奶类产量增长105%,蛋类产量增长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促进了经济腾飞
B.提高了国民收入
C.实现了根本突破
D.取得了一定成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
A.工业B.农业C.商业D.外贸
2018-05-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A.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
B.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7 .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017-08-08更新 | 542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9 .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下列不能反映材料所述特点的改革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 .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