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
1"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列宁(1920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我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国内战争爆发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这一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间接导致了四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1921年)
3"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1937年)20世纪20年代初,斯大林上台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出于加强国防、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斯大林模式因为排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后续的发展
4"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赫鲁晓夫(1953年)

参照材料中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解读。
2022-01-08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总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82.526.955.6
195485.637.348.3
1955106.847.759.1
1956127.663.364.3
1957105.038.166.9
1958141.258.482.8

A.苏联的农工业实现协调发展B.政策调整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业产量D.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
2022-05-19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519161917
俄国44568614321388
德国13484532818214123
法国5414469754923669
英国2451932614914421

材料二

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193019311932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总计15533272.311153.3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

——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910-1990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项目国家
俄国(苏联)美国英国日本
1910年原油产量11.327.90.3
钢产量3.326.56.50.009
1937年原油产量28.5172.90.4
钢产量17.751.413.25.8
1950年原油产量37.9266.70.3
钢产量27.387.816.64.8
1970年原油产量353475.30.10.8
钢产量116119.328.393.3
1990年原油产量553371.0880.5
钢产量15489.716.5110.3

A.不能准确反映各国整体实力B.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C.美国长期稳居世界霸主地位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021-04-0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高考八省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状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总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82.526.955.6
195485.637.348.3
1955106.847.759.1
1956127.663.364.3
1957105.038.166.9
1958141.258.482.8
A.新经济改革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B.集体农庄规模扩大提高农业产量
C.政府政策调整引发粮食产量变化D.国营农场和农庄开始实行租赁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五年市易法正式颁行。“置市易务,……其诸司科配,州县官私烦扰,民被其害,悉罢之,并于市易计置。……其三司诸司库务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即亦一就收买。”“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市易官吏“诱陷无赖子弟以隳(huī毁坏)产者有之,予民者高其物估,以巧取息者有之。”“遣吏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下至菜果油面,使道路怨嗟,商旅不行,酒税亏损。”

——据《宋会要辑稿》《历代名臣奏议》等

材料二   1830年,中国产品占世界产量的份额(%)为29.8,而此时的英国为9.5,美国为2.4;到1860年,英国为19.9,中国为19.7,美国为7.2;到了1900年,这一数据变为美国占23.6,英国占18.5,中国占6.2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中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64月毛泽东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
—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
19546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19586月,取消副业、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
1952年—1964年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
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
19541960年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据凤凰网《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

(1)据材料一概括市易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施行带来的影响。
(2)将材料二的文字信息整理成直观的图示(或表格),并拟定一个标题。概括分析影响这些信息的主要因素。
(3)指出材料三中“第二次结合”的含义,并列举符合该“结合”的政治史实(限于1956年)。
(4)据材料三,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是某国家经济增长情况(表格中数据为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时期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1983年
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
国民收入6.57.85.74.32.6
工业总产值8.68.57.44.42.8
农业总产值2.23.92.51.74.0
基建投资5.47.36.73.72.0

A.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成效明显
B.石油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C.促使苏联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D.英国混合市场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2020-12-11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有关的是

①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②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
③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④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018-11-13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夏津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B.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
C.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
D.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