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65年,苏联开始在工业方面大力推行联合公司模式,通过联合公司集中发展生产,制订有科学根据的生产计划,了解社会需求,并减少部门管理体制的管理层次。到1981年底,苏联已组建了4144个联合公司,人数占工业总人数的50.3%.这一模式
A.推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B.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
C.限制了国营企业的活力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2 .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苏联
A.科技发展受到冷战制约
B.经济体制决定了技术革新
C.“新经济体制”收效甚微
D.科技进步依赖重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2019-01-30更新 | 343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
B.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C.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8-07-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测试
6 .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7 . 1988年开始,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这里所说的“乘机”是指
A.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宣布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享受更多的优惠……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 000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需求量那么大,顾客那么多,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

——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年)


材料二 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走外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

——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


材料三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大型专题历史文献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讨论一番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经济困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论述很多,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或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2018-02-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练习
9 . 下列五位历史人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列宁                  图二 斯大林

图三 赫鲁晓夫 图四 勃列日涅夫   图五 戈尔巴乔夫
请回答:
(1)在苏联()历史上图一人物曾采取不同的措施领导苏联()人民渡过了困难时期,主要措施有哪些?
(2)图二人物对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如何认识图二和图一人物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图三、四、五三位人物是怎样试图改变图二人物的经济模式。
(4)回顾苏联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
2018-02-2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练习
10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  )
A.导致苏联经济的停滞B.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2018-02-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综合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