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6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2023-05-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     
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苏联部分年份的粮食产量统计(单位:百万吨)。这一产量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份1954 年1956 年1958 年
荒地37.363.358.4
非荒地48.364.382.8

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民收入B.组织个体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C.推广玉米种植,建立家庭农庄D.取消实物分配,发展家庭副业
2023-01-04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社会总产值4.23.31.8—2
国民收入4.33.21.0—4
劳动生产率3.33.11.0—3
上表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 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     
A.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B.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
C.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D.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2022-12-27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为山东某一中学生绘制的一幅历史漫画。该漫画所讽刺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B.戈尔巴乔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撒切尔夫人的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组织人员为斯大林“半恢复名誉”,先是肯定斯大林是“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接着肯定斯大林是“党的领袖和列宁的学生”。这一举措(  )
A.客观准确地评价斯大林的功过B.肯定了斯大林经济建设的贡献
C.消除了社会上的混乱不满情绪D.为新的改革和调整创造了条件
8 . 如图为1950~1975年苏联各级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市场经济成分比重增加B.经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
C.传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D.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22-10-12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掀起了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苏联却把增加传统重工业产品的产量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尽管在若干重工业领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在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方面却明显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材料说明苏联(     
A.经济战略深受国际格局影响B.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
C.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不明显D.科技实力逐渐落后西方
10 . 苏联的发展
(1)表现
①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②科技:爆炸了____、氢弹。
③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2)局限:优先发展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022-09-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导学案)-导学案(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