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一在《凯歌悲壮》一书中这样评述到:“苏联的出现和兴起是凯歌式的,无论对于过去的世界还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它的凯歌总是值得颂扬的;而苏联的没落和解体是悲壮的,其悲壮就在于它败于不该败、亡于不该亡”,全书共分五章阐述了苏联(俄)的经济政策。

目录

第一章   凯歌年代(19181920年底)

第二章   “退却”年代(19211926年)

第三章   剥夺年代(19281941年)

……

第五章   战后年代(1953-1964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目录中任意两章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评述。(要求:1、明确写出每章经济政策名称。2、列举相关内容,并从目的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评述)
2021-07-20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被准许在公开市场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对该政策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斯大林体制产生奠定基础B.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
C.从此小农经济在苏俄占优势D.促使社会主义在苏俄结束
3 .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尤里·布尔金(20世纪末期俄罗斯政论家)把列宁分为1917年十月革命和内战时期的列宁、1921年前后的列宁、1923年初的列宁这“三个列宁”。布尔金说第一个列宁是“独裁者”“暴君”,根本不重视法律;第二个列宁放弃了暴力,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列宁(“第二个列宁”)这一变革的性质不是单一国家的,而是具有国际性的,这一点得到中国最新经验的证实。

——摘编自【俄】格·库斯托夫《尤里·布尔金宝贵的自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列宁的观点及当时苏俄的国内政策。
(2)材料二的作者对“尤里·布尔金”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第二个列宁”的?
2019-12-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材料二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材料三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20年代列宁的探索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作为苏联经济学家的布哈林又看到了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追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社会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这评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一项措施。“措施”是
A.收取固定的粮食税B.废除实物配给制
C.实行自由贸易政策D.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2020-01-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合格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6 . “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社会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这评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一项措施。“措施”是
A.收取固定的粮食税
B.废除实物配给制
C.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7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2016-11-18更新 | 5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任务是……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送交国家仓库。收割队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他粮食应立即并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1918年8月4日苏维埃法令》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承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纳税后剩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

材料三粮食税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3年农民缴纳的各种税收统一为农业税,其中一半改征货币税。1924年全部改为货币税,国家所需全部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新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1925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战前产值的87%,播种面积达到1913年的99.3%,粮食产量比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增加11.2%……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苏俄农业的有关法令内容及其特点。

(2)与1918年相比,1921~1924年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出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评述上述政策调整的效果。

2017-06-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5—2016年高一端午节作业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