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大国之谜,当然述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材料三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部分目录)

第一章改革起步(1978年12月至1984年9月)
第一节伟大的转折
第二节改革从农村突破
第五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第八节对外开放扬帆启程
第二章改革重心战略转移: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至1991年12月)
第一节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第二节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五节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由点至面的战略布局
第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1992年1月至2002年10月)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二节国企改革攻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节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初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第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至2012年10月)
第一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企业改革纵深推进
第三节农村改革进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新阶段
第四节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