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27—1940年,苏联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2.75倍,而农民购买工业品价格却提高了5.5倍。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推动粮食产量增长B.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举步维艰
C.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贸易取消D.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2 . 20世纪20年代末,在集体农庄发展初期,苏联就建立了国营机器拖拉机站。拖拉机站要求事前审查集体农庄的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计划安排,要求农庄为其服务提供实物报酬,以此保证国家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收取一定数量的农畜产品。由此可见,苏联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建立
A.实现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B.促使国民经济格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C.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D.着眼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
2021-12-27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下大力量开办各种学校培训干部,派出大批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同时用重金聘请外国的专家。这些举措
A.鼓励了群众科技创新精神
B.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C.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019-07-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
7 . 某班开展了一个以“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的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各小组的材料:
第一组 西方——英、美模式
材料一 总之,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如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所总结的那样: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第二组 苏联——斯大林模式
材料三 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作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
                                           ——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第三组 中国——邓小平模式
材料四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1)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政治条件。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说一说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4)据材料四及所学,指出中国建国初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及邓小平克服以上弊端的努力和经验教训。
2017-10-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9 .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