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年﹣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
项目年份19131921192319251926
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能力40.7%43.7%48.1%43.4%43.9%
消费资料能力59.3%56.3%51.9%56.6%56.1%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D.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3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4 .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2017-03-04更新 | 32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5 .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2017-03-01更新 | 867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脱离现实没有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强调国家利益忽视民生改善
7 .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D.斯大林体制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2016-12-12更新 | 20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9 .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10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上述材料表明(  )
A.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合作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C.苏联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