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起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该材料说明了
A.俄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B.俄国没有真正经历资本主义社会
C.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偶然性
D.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3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2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毛织品、棉布、鞋和砂糖的产量均为世界第一,许多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啤酒产量世界第二,同时是世界第一大奶制品消费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冰淇淋消费国。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B.斯大林体制仍有一定优势
C.计划经济推动产业升级D.勃列日涅夫重视民用工业
2022-03-09更新 | 322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2届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5 . 1936年,有学者撰文指出“近年来苏联的全盘建设,飞快地进展,已得到了辉煌的结果。这与陷在经济恐慌的泥沼中、走到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衰落,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D.经济体制创新发展的结果
2022-02-27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来到苏联寻找工作机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人员们发现,此时的苏联“人们饭食上出现了土豆烧牛肉,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A.说明工业化的环境日益优化B.体现了斯大林体制的确立
C.反映苏联探索经济建设新路D.与当时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7 . 据统计,1927-1928年,苏联粮食的商品化率为l5%左右;1928年实行农副产品义务交售制之后,在粮食总产量基本没变的情况下,苏联粮食的“商品化率”几乎增加一倍。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B.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运用行政手段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8 .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A.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B.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
C.推动苏联工业建设道路的开展D.导致经济政策转向了自由生产
9 . 以1928年“一五计划”的展开为标志,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苏联走完了与西方发达国家长达50—100年差距的路程。这说明
A.凯恩斯主义思想得到了应用B.苏联找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
C.苏联模式有利于实现工业化D.计划经济也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