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在1932年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国家。取得这一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B.斯大林模式的正式形成
C.斯大林推行“五年计划”D.赫鲁晓夫的工业化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全球通史》中指出,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中,苏联政府提取了大约1/3的国民收入用于工业再投资,美国只提取了这一比例的1/2;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而美国这一比例则大致相反。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深刻地反映出苏联(     
A.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B.经济模式有巨大的优越性
C.高增长中存在着严重弊端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B.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已经宣告完成D.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4 . 据统计,1925-1926年苏联19家从事加工工业的租让企业(将国有企业租让给私人或租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的企业)的平均利润为27.1%,而到1926-1927年平均利润则高达53.8%。这表明,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借)
A.改变了所有制形式B.激发了企业活力
C.推进了工业化建设D.解决了资金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28年的158 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底的368亿卢布,国民收入从244 亿卢布增加到455亿卢布,同一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约38%。这反映了苏联
A.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未受到经济大危机影响
2022-02-2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材料二   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1935年),产粮区的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经斯大林亲自修订,1938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史料真伪与史料价值的关系。
(2)请运用材料一关于史料辨析的思想对材料二的史料价值进行评析。
7 . 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上半叶的某一时期,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从15人下降到9.4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例如莫斯科人口从212万增加到413万人。由此可知当时
A.新经济政策带动市场活跃B.反法西斯战争的人力调整
C.农业集体化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建设改变人口布局
9 . 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
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
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苏联模式是一种已经失败的模式。苏联模式=穷人统治≠常态统治,在剥夺富人的财产权的同时,也让穷人的发财梦、彻底破灭了。结果,苏联模式不满足人的发财梦、只满足少数人的升官梦,这让权力的含金量骤然升值、并使权力斗争、变得异常残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战后对其的历次改革效果怎么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