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2年,苏联某集体农庄的统计数据显示: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生产谷物、牛肉、猪肉和牛奶都是赔本的,而这种现象在苏联各地的集体农庄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农业领域改革势在必行
B.实行余粮收集制导致粮食紧缺
C.受制于西方的经济封锁
D.发展重工业滞后了农业机械化
2023-11-30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福建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3-24高三上·天津南开·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联画家尤里·皮门诺夫在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尤里画作的这一表现方式(     
A.凸显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B.强调了一五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
C.反映了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D.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苏联绘画特点
2023-11-10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我们必须)给农民提供他们所迫切需要的机器和工具,大规模地投资电气化和灌溉工程来满足农业的需求”;1927年,在联共(布)十五大上,斯大林提出“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如果不这样,“就不能真正推进集约耕作和农业机械化”由此可见,斯大林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是(     
A.新经济政策的巩固与延续B.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政策依据
C.余粮收集制的调整与充实D.对列宁电气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3-02-28更新 | 43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读“苏联重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这一时期苏联重工业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把加强国防力量作为重要目标B.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确立
C.制定和实施“加速发展战略”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2022-12-01更新 | 47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25年1月,斯大林指出,“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起根本的变化”“战争的前提日益成熟”“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准备对付一切的问题”。为此,苏联
A.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在全国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依赖外资建设工业
2022-05-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模拟演练卷 (福建卷)
7 .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沿袭一战爆发后沙皇政府实行的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在全国各地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档案文献中也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产量下滑导致原料匮乏B.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逐步建立
C.社会转型提升国民法律意识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影响农民收入
8 . 1931年至1933年间,苏联进行了全面的工资改革,其中工人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的差距由以前的1:2变为1:3.8,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勤杂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由1931年的3.6:1扩大为1934年的4.3:1。这一改革
A.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B.顺应了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C.造成了苏联阶级矛盾的激化D.深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10 . 下图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平均增长率(%)对比图。这表明当时苏联(     
A.急需变革农业生产方式B.独立完成了工业化建设
C.拉大了城乡间经济差距D.注重于国防工业的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