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表4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项目俄国(苏联)德国(联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1910年原油产量11.30.127.90.3
钢产量3.313.126.56.53.40.009
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0.4
钢产量17.719.851.413.27.95.8
1950年原油产量37.91.1266.70.10.3
钢产量27.312.187.816.68.74.8
1970年原油产量3537.5475.30.12.30.8
钢产量11645.0119.328.323.893.3
1990年原油产量55436371.9883.00.5
钢产量15438.489.716.519.0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编制


请根据表4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说明需要有史实依据)
2 . 1933年,苏共中央全会和中央控制委员会联席会议次定,国家“二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年均增长率目标是13%~14%,而“一五”计划时期是20为~21%。决定“主要强调的不是生产的数量增长,而是生产质量的改兽利人均产出的增长”。这表明当时苏联
A.试图解决工业化中的浪费问题B.已放弃计划经济体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较突出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2021-03-18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战略简表,这些战略
序号主要内容
1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危机这一时机发展本国经济
2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科技人才
3保持经济独立;具体表现:实行外汇垄断,取缔所有外汇和有价证券交易,并严打走私。
4扩大出口粮食、木材、石油、矿石等产品,扩大工业化急需的设备和技术出口
5积极吸收外国专家担任企业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顾问,并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学习。

A.助推苏联成为了工业化强国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方针
C.加剧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D.纠正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4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战略简表。这些战略
A.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加剧了苏联与西方矛盾
C.纠正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D.灵活地运用了马列主义
2021-03-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优质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推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
C.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
7 . 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建设总工程师巴尔金曾记载∶"大家都关心明天的建设,不仅是由于他们知道土方工作完结之后,他们将成为石工、水泥工、装置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建设足以生产千百万吨钢和铁的工厂,而这些钢和铁正是在鼓舞他们进行斗争"。据此可知,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得以体现B.工业化建设存在急躁冒进的倾向
C.极力抵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工业成就得益于人们的奋斗精神
8 . 某人评价苏联经济体制说:“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据此分析,作者认为
A.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B.斯大林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C.斯大林模式是该国历史的合理现象D.斯大林模式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2020-11-01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近一倍),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
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材料二   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1935年),产粮区的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经斯大林亲自修订,1938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史料真伪与史料价值的关系。
(2)请运用材料一关于史料辨析的思想对材料二的史料价值进行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