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给予企业一定的的独立性,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由支配自由流动资金,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这说明苏联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仍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此做法
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9年,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签订了70多个技术援助协定;到1931年,外国专家与苏联达成的技术援助协定增长到124个,此后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逐年增加。这说明苏联
A.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工业投入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D.极力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3 .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C.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D.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表为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单位:万普特)。由此推知,当时苏联
年份粮食总产量粮食收购数量出口数量
19287330107027
19297170166017
193077102100480
193169502280520

A.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
B.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D.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 . 1940年与1926-1927年相比,苏联工业品价格提高5.5倍,而农产品价格只提高2.32倍。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工农业经济比例失调严重
B.工业化成就显著
C.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
D.农产品严重过剩
2019-01-06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2018-06-14更新 | 32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0-1980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次序排列一览表
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
1860 英国法D国美国德国
1890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1937 (①)(②)-
1950 美国苏联--
1980 美国曰本苏联联邦德国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对应的国家,并且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一条相关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6-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7-2018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1926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质是
A.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
B.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C.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
D.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
10 .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苏联长期存在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要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国家要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国家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国家要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