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二: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
2021-09-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6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7周周清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这两种选择
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
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
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呈现了1923-1927年苏联工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苏联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依托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在实践中完善了新经济政策D.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7 . 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020-04-2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新世纪中学2021年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
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2020-04-15更新 | 350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C.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D.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2020-04-24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中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任命约翰逊将军主持全国复兴总署工作。约翰逊将军采取的措施有:国家干预企业生产:国家可以全面收购私人企业:国家干预企业劳资关系: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等。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稿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僵化模式指什么?在经济上的主要弊端表现在哪里?
(3)结合材料三中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论述,指出我国确立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19-12-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