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面对粮食危机,斯大林认定“小农所从事的个体经济已毫无生命力”“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发展的”。在此背景下,苏联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加快推行农业集体化D.提倡垦荒和种植玉米
2 .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过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3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这揭示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C.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D.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2020-02-04更新 | 524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019-01-30更新 | 1562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6 . 从1928年到1932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见下图)能折射出
A.“苏联全盘集体化”的农业方针
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服务的政策
D.苏联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2016-1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红桥区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斯大林模式有关的是(       
A.“谁不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帮助敌人”
B.“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D.“开垦、开垦、再开垦,大力种植玉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